農聯村地處江蘇省張家港市東北郊,屬城鄉接合部。2022年,農聯村可用財力達到1億元,人均收入超6.3萬元,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等稱號。一直以來,農聯村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在激發內生動力、挖掘人才潛力、保障民生福利等方面創新求變,尤其在鄉村治理方面,蹚出了自己的路徑,凝聚起治理合力。
突出政治引領,構建農村治理新模式。堅持黨建引領,在村黨委的領導下,按照“有法依法,無法依規,無規自治”的原則,通過拓寬村民參與自治平臺和渠道,形成村民理事會議事、村民代表會議定事、村務監督委員會監事等“四會一體”協商共治模式。一方面,有效突出黨組織在村民自治中的影響力,正確把握自治方向。另一方面,通過村民理事會制度,由黨員帶領大家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并逐個抓落實,讓村民理事會共同參與村務管理,進一步改變農村治理方式。通過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機制,有效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構筑務實管用的農村社會治理體系。
突出民主協商,提升“三治融合”水平。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自治實施細則、村規民約及村民議事規則,明確規定村民代表會議的流程、村各類組織的職權、村民權利義務、村民關心的各類問題的處理原則,村民在生產生活中需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各項事務處理的操作方式、具體標準、獎懲處置和結果公開等。因時制宜修訂村規民約,以“說得清、聽得懂、學得快、記得牢、做得到”為要求,將修訂內容與村實際工作等相結合,制訂了包括紅白酒宴、環境治理、文明禮儀、尊老愛幼、文明家風等內容在內的新十二條村規民約,在全村營造起尊老愛幼、鄰里和睦、誠信友善的良好社會氛圍,對違反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村民進行警示,將遵守村規民約作為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婆媳等評比的重要內容,切實增強村民遵規守制觀念。
突出服務功能,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規劃實施建設“智慧社區”,打造網格化管理運行平臺,力爭實現社會綜合治理全方位覆蓋,讓社會服務精準到位。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農村社會治理中的引領作用,以農聯村黨委為單位劃分為一級網格,由村黨委書記擔任網格長,村“兩委”班子成員為網格員;以江帆社區和青草巷社區板塊為單位劃分二級網格,社區書記擔任網格長;再以片區為單位劃分三級網格(江帆社區劃分為10個網格,青草巷社區劃分為14個網格),以村、社區工作人員為網格員,實現村、社區治理的大聯動。
突出共建共享,提升村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村民理事會是村民自治工作的實施載體。通過村民理事會,廣大村民有機會參與到村務管理中,為村集體發展獻計獻策。村民變“小我”為“大我”,直接參與各項涉及群眾利益的事項,在自治過程中得實惠。自2004年起,農聯村每年向65周歲以上的老人發放老年福利費,2022年發放標準為1萬元/人。截至2021年,老年福利費累計發放18818人次,金額達8766萬元。在教育、大病補助等方面,也給予各種獎勵、補貼。
江蘇省張家港市楊舍鎮農聯村黨委書記助理 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