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為期5天的上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農村班暨高素質青年農民培訓班在上海市團校順利結業。全市共有近60名鄉村振興領域青年人才參加,包括駐村第一書記、農村合作社帶頭人、創新創業帶頭人等,涵蓋農業生產經營、鄉村治理、農業農村科技等多個類別。
上海市委黨校、高等院校、基層黨組織的農業農村領域專家學者、一線工作者,聚焦政治理論學習、鄉村振興政策、農業新質生產力等重點內容,從鄉村振興及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必要性、實施路徑、未來趨勢等方面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讓青年人才們對超大城市背景下上海鄉村振興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和把握。
在浦東新區宣橋鎮腰路村,學員們看到了村企共建、民營資本撬動鄉村振興的共富路。腰路村通過和清美集團共建產業陣地,以“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蔬菜產業聯合體模式帶動現代都市農業新發展。在川沙新鎮連民村,學員們看到了“三產融合”的特色鄉村振興新模式。憑借區位優勢,連民村以鄉村民宿為樞紐,打造“美麗鄉村+民宿+合作社”發展模式,實現多贏。
5天培訓,讓嘉定區徐行鎮和橋村駐村第一書記王紫君認定,和橋村走在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和橋村通過拉長“農業生產”長板,牽頭引進“水稻+西瓜”輪茬、庭院觀賞龜養殖項目,增強了“造血”功能。金山區廊下鎮南陸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惠的感悟是,鄉村振興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南陸村正立足文化之源與稻種之源,形成“文化+科創”現代鄉村發展思路,下一步要全力爭創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
其間,駐村第一書記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與小組討論,特別是“青馬學員說”TED分享會,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上海新農人群體、科技賦能現代農業的上海做法、合作社在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與探索等。他們表示,要把培訓所學運用到駐村工作中,全力以赴推動所在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