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4月開始,我先后在山東省淄博市3區縣4個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其間,我爭取資金1200多萬元興建鄉村旅游公司、山泉水廠、蓮藕種植基地、日光蔬菜大棚、旅游民宿等30多個產業項目和民生項目,千方百計幫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寫下了上百萬字的駐村日記。
我深深體會到,真摯而深厚的百姓情懷,是做好農村工作的感情基礎和動力之源。這些年來,我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鶎痈刹咳罕娬f我“就像那泥土里的蚯蚓,松了貧瘠的土壤,啃掉了貧困的根,為老百姓帶來豐收的年景”,親切地稱我為“蚯蚓書記”。
我從小生長在淄川區,父親是煤礦工人,也是全國勞動模范。在父輩家風的感召激勵之下,2012年我來到貧困山區上小峰村擔任第一書記。剛到時,我便決心要像父母那樣腳踏實地,不當“走讀書記”,把幫包村作為自己的家,像經營自己的小家那樣經營這個村莊。不到3年時間,在我和村“兩委”以及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把一個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全省生態文明村、全國扶貧改革試點典型村。
在基層工作,要緊緊依靠基層干部群眾。一是建強支部班子。無論在哪個村,我都把班子建設、干部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在為基層為群眾上項目、辦實事過程當中,把村干部推向臺前,帶領他們跑項目、跑資金,在為老百姓干實事的過程中得到錘煉提高,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樹立威信。正是通過不斷抓班子帶隊伍,從而結束了上小峰村18年以來村書記、主任無連任的歷史,幫助東東峪村主職干部實現了連選連任,為幫包村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組織基礎。二是吃透村情民意。在駐村過程中,我通過走訪調研,根據幫包村的地理環境、資源稟賦、民俗傳統等方面,與村“兩委”協商制定了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比如,在西沙井村,研究制定了著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規劃;在石柱村,組織實施了薄弱村提升工程,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三是回應群眾呼聲。根據群眾的反映和實際需求,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我現在雖然退休了,但心仍然在農村,想繼續在農村做點事情。2023年10月退休卸任第一書記后,派駐地淄川區太河鎮黨委聘請我擔任聯村黨委書記,開展“聯片幫扶”新模式。山東省近年來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創新組織體系、整合治理體系,在全省探索試行村黨組織“跨村聯建”。淄博市是全省村黨組織“跨村聯建”重點跟蹤指導市。我所在的太河鎮峨莊片區第二聯村黨委是在2023年年初成立的“產業牽引型”聯村黨委,由東東峪村、西東峪村2個村組成。目前,我們聯村黨委已與4家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帶動民宿、酒坊、茶室、餐飲及農副產品年銷售總額260余萬元,實現每個村集體年增收4萬余元。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峨莊片第二聯村黨委書記 劉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