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托村村貌。(江達縣委組織部供圖)
江風記得,雪山記得:在70多年前的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崗托鎮崗托村,咆哮的金沙江上,一艘艘牛皮船載著“金珠瑪米”,帶著偉大使命,從這里走向雪域高原。
“1950年10月6日,十八軍向駐守金沙江防線的崗托藏軍發起攻擊,解放軍劃著皮筏子過江,從清早打到晚上……”村里的老人澤旺平措時年7歲,他回憶起這場關系到國家、村莊和個人命運的關鍵戰役時,仍然十分動情。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在江達縣崗托村升起了西藏第一面五星紅旗,崗托村由此成為“西藏解放第一村”。
“這輩子吃到的第一頓白米飯,就是解放軍給我做的。”澤旺平措老人眼里淚光閃爍,“我現在常常想我的阿爸阿媽了,他們受太多苦了,干一整天活兒,就得3塊青稞小餅。”
崗托村民忘不了,十八軍的解放軍戰士用了4年時間,犧牲數千名戰士,修通了長達2000公里的川藏公路。今天,這條公路穿村而過,默默托舉著全村的幸福。站上崗托村的軍事碉堡舊址,俯瞰金沙江。1956年,金沙江上拉起第一座吊橋,從此,崗托人渡江不再用牛皮筏。1974年,317國道金沙江老橋建成。2008年,崗托金沙江大橋建成。
橫斷山脈在這里成長,河谷深切,劃開大地,河水宛若大山的血脈奔涌向前。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山川風光秀麗,這是崗托村村民經營旅游的兩大優勢。
改變,在于奮斗。脫貧攻堅時期,崗托鎮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和集中居住,投資7000多萬元,不僅讓大家住上了新房子,還沿街修了188間商業門面,租金按比例分紅給各村。
2021年,崗托村成為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江達縣深挖“紅綠”旅游潛力,對崗托村進行整體規劃,將崗托村逐步建成西藏規模最大的紅色文化遺址公園,包含十八軍渡江戰役紀念館等。
走進村民多嘎家的院子,青青的蘋果等待秋天染紅它的臉。二樓的藏式窗框,裝飾著特色花紋,一扇扇小擋板色彩熱烈,仿若調色板。主人的生活更熱烈。“我翻新了房子,增加了10多個床位做民宿,每年還能領到村里的旅游分紅。”談起家里的收入,多嘎滿心歡喜。
崗托村黨支部書記阿旺江村說,村里像多嘎家這樣的民宿有15家。尼瑪次仁的民宿是從10年前的3個大學生借宿起步的,現在他家僅民宿一年純收入超過2萬元,既提供藏餐,也燒川菜。村民扎西措不僅開小旅館,還出租馬匹、賣獐子菌。
高起點的規劃建設效果顯著,現在崗托村每年游客在5萬人左右。村民也圍繞旅游發展起民宿、馬匹出租、舞蹈表演、景點解說等服務項目,他們的收入更上一層樓。
漫步崗托村,腳下是青稞留香的田野,隨處可見的是村民的笑臉。阿旺江村說,2023年,崗托村結合美麗宜居村建設項目,協調建設公司吸納500多人就近務工,幫助村民增收300多萬元,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過2萬元,“進步驚人”。
本報記者 周靜文
通訊員 李世強 李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