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記者一行走進位于廣西桂林荔浦市大塘鎮慶華村,聽當地人講述他們是如何在泥與火之間,傳承與發展“荔浦雙料制陶技藝”的故事。
2020年,“荔浦雙料制陶技藝”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慶華村,自古就是一個制陶村,這里的制陶技藝傳承從未中斷。一代代制陶人憑借其獨具匠心的技藝,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代代相傳?!拔覀儾駸鰜淼拇善鞑粌H好看,用它存放茶葉,口感也更好。去年,我們免費給六堡茶試用了一年,今年就接到了他們的訂單。你眼前的這近千件茶葉罐、豆腐乳罐已經全都被訂出去啦!”提及銷量,“荔浦雙料制陶技藝”傳承人雷秀軍滿是自豪,“今年的銷售額能到400多萬元吧,這都得感謝鎮里的大力支持呀?!?/p>
2018年以前,慶華村制陶多為家庭式小作坊,由于純手工制陶,生產效率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因此,村里的制陶家庭小作坊日漸減少,從原來的四五十家縮減至寥寥幾家。眼見著這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工藝逐步被邊緣化,雷秀軍很是焦急。了解到他這一情況之后,為使這一工藝延續發展,形成契合市場需求的特色產業,大塘鎮組織專班對雙料制陶技藝進行考察和市場調研,并引導了9個行政村聯合雷氏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合資入股400萬元,采取股東投資分紅的方式,共同經營、共擔風險,探索出了一條“公司+村民合作社+雷氏陶坊”的發展模式,讓村級“沉睡”資金變為強企富村惠民的“活資本”,實現村集體和企業利益雙贏。
有了雄厚的資金作后盾,雷氏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引進了壓模機、修坯機等機械化設備,添置了陶器模具,并改用天然氣燒窯,完成了由手工制作向機械化的一系列轉變。在傳承“荔浦雙料制陶技藝”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公司不僅通過創造經濟效益讓技藝更好地發展,同時也不斷努力擴大其社會效益。2021年,公司被授予“桂林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資質,開展了多個研學教育課程。這兩年,很多中小學生來到這里,了解中國陶瓷發展史、荔浦陶瓷發展史、雙料制陶技藝發展歷史,參觀龍窯柴燒、陶瓷制作工藝流程,并在雷氏陶藝體驗館里體驗陶藝制作。
公司的發展逐步走上了“快車道”,不僅有了“泥土芬芳”,也有了“現代氣質”。但隨之而來的是,鎮干部發現企業員工及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胺俏镔|文化遺產的傳承,關鍵在人。鎮里不能只出錢,更要以問題為導向,為企業送人才?!贝筇伶傸h委書記陸月梅對記者說道,“我們物色了很久,才決定將目前在鎮里任職、有著豐富企業管理經驗的梁楗派駐到這里,負責市場拓展。年輕人辦法多,小梁來了以后,不僅為公司帶來了新的管理理念,還將網上看到的一些奇特創意用于產品研發。前段時間,他發現豆芽發芽罐在網上很好賣,便制作了一批,自己開直播賣。從8月19日每天直播一場,營業額也有2—3萬元了?!?/p>
除了派駐人才,鎮里還帶領技術骨干去欽州學習新技術,并邀請各地的陶藝大師來到公司,為員工進行培訓。至此,雷氏陶瓷制品有限公司的軟、硬件都得到了全面升級,泥土已成為大塘鎮的“致富土”?!拔疫€要不斷創新,創造出更多富有文化底蘊的陶藝品?!蓖窀G邊燒制好的成品,雷秀軍的心里似乎有了新創意。在他的眼里制陶不僅是一種謀生的職業,更是一種匠心傳承的責任。本報記者 車婧 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