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灣社區一角。(仁懷市委組織部供圖)
走進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楊柳灣社區,小酒館大酒莊錯落有致,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酒香味,昔日兩棟破舊的危房已經變成了百姓茶余飯后聚集的小廣場。
盡管靠著茅臺酒廠這棵大樹,但令人想不到的是,6年前,身處茅臺鎮核心區域的楊柳灣社區,由于土地資源緊缺、戶籍人口大多搬遷到城區、村級無固定資產等原因,社區“坐在金山上啃饅頭”,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為零。
2019年6月,在茅臺鎮黨委、政府統籌支持下,楊柳灣社區和河濱社區、國酒社區、南坳社區、觀音寺社區、巖灘村抱團取暖,攜手成立村集體經濟性質的貴州仁懷園凈綜合服務有限公司,各村社區各推選一名村干部參與公司管理,楊柳灣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楊玉林任公司總經理。
一開始,公司盯上了配送純凈水的業務,想到一桶水有6元錢的差價,大家擼起衣袖開始大干。辛苦了大半年,一算賬,公司不但沒有盈利,村干部個人出資的30萬元只剩下14.3萬元。焦慮、不安、茫然的情緒開始在公司彌漫。
轉機在某一天偶然出現。楊玉林路過鎮上公廁,忽然靈光一閃,這不是現成的業務嗎?他發現,承包公廁保潔業務有盈利空間,但彼時,他連一瓶洗手液、一卷紙巾能用多久,一間公廁需要幾個人打掃,都不清楚。他一個廁所一個廁所調研,很快就門清了。2020年7月,園凈公司以低于上年度25%的價格拿下公廁保潔業務。當年這項業務創收246萬元,盈利60萬元。
“這些別人不愿干、不想干的低利潤項目競爭小、需求大,干好了能為我們贏得喘息的時間。”楊玉林說,他緊盯每個環節,嚴格控制成本,通過一年的艱辛努力,公司總算邁開了步子。
賬上有錢,干事更有底氣。其后3年,公司向市政維護、物資配送、醬酒產業等領域拓寬了共10個業務板塊,2023年收入超過2000萬元,利潤過了350萬元。“社區居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9萬元,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由2.5萬元增長到1794萬元。”楊玉林笑了起來。
村集體腰包鼓了,村民也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好——建黨群之家、修廣場、裝路燈,村容煥然一新。社區六組居民、62歲的蘭家乾說,他家廚房外曾經是臭氣熏天的灰渣池,現在成了休閑小廣場,干干凈凈。
今年,社區還依托茅臺鎮歷史文化及紅色資源優勢,建設紅色研培服務中心,將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茅臺渡口等紅色資源作為紅色研學節點串點成線,形成完整的紅色文化體驗空間。同時,推出茅臺酒文化之旅等線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社區居民引以為傲的仿古大街楊柳灣。由此,社區居民開民宿、賣特產,居民收入、集體經濟進一步推高。
談到下一步的規劃,楊玉林目標明確,繼續拓展業務板塊,爭取把公司做上市。“最近公司又承接了4000萬元大單,按照占股比例,我們社區年底集體經營性收入肯定能突破億元大關。”楊玉林說。
本報記者 周靜文
通訊員 汪韻 吳芮
實習生 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