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共贏機制,才能充分策動鄉村的凝聚力,發揮出“抱團”發展的規模效益
新修的國道要經過三個村,征地補償方案剛公布,村民們就紛紛簽了同意書。
咋能這么順利?記者到村里一打聽,原來是“三村聯盟”發揮了作用,說清利害,人人信服。
“三村聯盟”是由四川廣元市朝天區三個村發起的,羅圈巖村、白虎村和金筆村相互毗鄰,卻分屬不同鄉鎮。多年來,三個村子為了各自發展,時有磕碰?!坝幸淮我驗檗r地歸屬鬧架,三個村的村干部合力才勸下來?!卑谆⒋宕逯踅鸬旅鲆粡埌櫚桶偷耐恋卮_權調解書:“我們揣著這張調解書,挨家挨戶磨嘴皮,耗了半個月才摁齊手印。”
三個村子都發展落后,眼看著周邊鄉村地區搞旅游、興產業,大家都挺眼紅??墒苤朴谌硕嗟厣?、資源不足,要想有出路,三村聯合、抱團取暖或許是個辦法。
不過,說著容易做起來難。三村各有特點,如何有效“抱團”?先是2018年底,“三村聯盟”正式成立,制定章程,劃定議事范圍,接著,聽說村里的創新,三個鎮子都表示了認可和鼓勵,撥出專項經費,支持聯盟的議事協調機構能順利運轉。
“我們金筆村把荒坡流轉給農業公司做蔬菜基地,但對方擔心那片地缺水,咋辦?”“好辦!我們白虎村的兩口塘堰離荒坡近,到時候給他引水!”上了“三村聯盟”的聯席會議,問題很快解決。
三村聯手,關鍵在于人心凝聚。不同的村子要想“齊步走”,難免有牽絆?!叭迓撁恕背闪⒅?,村民的疑慮就不少。“事項公開、決策透明,一筆糊涂賬都不留。”王金德告訴記者,聯盟按照“政策同步、活動同辦、大事共商”原則,設立每月例會、三村聯席會、產業發展會等制度,議事內容也寫進各村的村務公開欄,從決策到實施,供村民大會討論,務求事事理順。
漸漸地,合作的路徑愈發規范、清晰,村民們都對“三村聯盟”有了信任,脫貧摘帽的村民也越來越多。
鄉村振興路上,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各有差異,“單打獨斗”往往很難形成強大的戰斗力。這時,“抱團”發展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優勢互補,將團結的干勁轉化為發展的后勁。
但要注意的是,“抱團”不是聚攏草臺班子,不是一哄而上,而是要有利益共享、行之有效的共贏機制作為保障,才能充分策動鄉村的凝聚力,發揮出“抱團”的規模效益,真正實現發展的“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