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燕(左二)調解鄰里糾紛。諸良峰 攝
我的選調單位是浙江省紹興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院的工作和農村工作在對象、內容、技巧上有很大差別。為了盡快適應駐村生活,我要求自己做到事事“湊熱鬧”,但不“看熱鬧”。
紹興市柯橋區夏履鎮夏履橋村的大王山公路,此前一直是阻礙筍農致富和生態公墓建設的攔路虎,提檔升級迫在眉睫。村“兩委”換屆后,我建議將拓寬延伸硬化大王山公路作為新班子的實事工程,并積極與區鎮聯系,獲得了區級財政支持。接下來,我與村“兩委”連續5個晚上挨家挨戶做工作,完成了近200戶農戶的田地征收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確實遇到了不少難題。徐伯伯年逾古稀,一輩子都在農村,那一畝三分地就是他的寶貝,說什么都不同意征用,還將我趕出門外。面對緊閉的大門,多少天的辛酸和委屈涌上了心頭。心情平復后,我迎難而上,連續三個晚上去他家,從賠償標準聊到公路規劃,再聊到公路建成后的前景。最終,徐伯伯被我的真誠感動,簽下了協議。
后來,在定界、清障過程中,我耍了個“小心機”:邀請徐伯伯一起參與,監督我們的工作。僅一周時間,就完成了測繪、征地、清障、設計等工作,體現了“夏履橋速度”。
駐村9個多月來,我和村“兩委”班子經歷了許多大事小情考驗。其中既有征地拆遷、公墓建設這樣的“硬骨頭”,也有洗衣房建設、糾紛調解這樣的民生小事。
在推進污水零直排工作中,村里“巾幗護水隊”勸阻村民不要在河邊洗衣,但“護水隊”一走,“洗衣大隊”又去而復返。如果“一刀切”禁止河道洗衣,“惠民工程”有可能變成“毀名工程”。于是,村里打算規劃建設10多個洗衣房,將洗衣污水接入污水處理總管集中處理,既方便百姓生活,又利于保護環境,目前,洗衣房建設已完成招投標。通過這件事,我感受到,基層工作不能過于死板,更不能“摁下葫蘆浮起瓢”,應該以百姓的需求為出發點,實實在在做好事、解難事。
在沒有駐村前,我就知道信訪矛盾是基層的一道難題。原以為,學法律出身的我,在這方面可以一展身手,但現實卻給了我狠狠一擊。
李奶奶習慣用柴火生爐子燒水,但燒柴火的煙霧讓隔壁小徐家苦不堪言。無奈之下,小徐跑到鎮里要求幫助解決。我起初認為,這是一件很小的矛盾,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只要通過協調,停止侵害就可以了。哪知道,李奶奶說,她因為這件事犯了心臟病,要求小徐賠禮道歉。我們再一次將雙方約到鎮里調解,并請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和雙方相好的親屬共同參與。最終,以小徐當場道歉,李奶奶承諾不再燒柴火而和解。
這件事提醒我:基層信訪問題原因復雜,單純依靠法律手段,往往難以奏效,基層治理的智慧值得用心領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