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又到了各單位進行年度考核的時候了。對于初入職場的選調生而言,考核這根“指揮棒”的指向,不僅事關當年在村工作的評價,更關乎日后的努力方向,具有讓選調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定位功能,因而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組織部門、選調單位和鄉村黨組織這些考核者而言,考核什么,看重什么,務必要精準定位、明確導向。筆者認為,考核的“準星”應聚焦于到村任職選調生的崗位職責和中心任務上,重點查一查他們是否遍訪全村農戶,對農家事了解多少;讀一讀他們的村情要素綜合報告或專題調研報告,內容是否具有針對性合理性可行性;算一算中央和各級財政安排的工作補助用了多少、花沒花在有用之處;看一看他們為群眾解決了哪些“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能力水平提升程度怎樣……這些問題逐項查實弄準了,既可為選調生“精準畫像”,也為下一步加強培養管理提供重要依據。
作為被考核的選調生,大家從年頭忙到年尾,農戶家、田地里、電腦前、項目工地上,處處留下了奔忙的足跡。面對考核,關注考核結果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將注意力一味地放在考核等次上。正確的態度是,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在與群眾一起摸爬滾打的日子里,自己收獲了多少基層經驗、掌握了哪些群眾工作方法,甚至吃了什么虧、吸取了什么教訓,然后好好規劃一下來年,做到揚長避短,以全新姿態迎接下一次考核。正如一位選調生所言: “年度考核是一次很好的‘復盤’機會,很多平時想不通、理不順的,現在都展平了、捋順了,也看到了自己與他人的差距,知不足而思進取。”
農村有句俗話:家門口的池塘知深淺。選調生在村工作的態度端正與否、成長快慢如何,工作實績怎樣,群眾的心里有桿秤,群眾口碑是把重要的衡量“尺子”。因而,對選調生的考核,不妨聽聽村民以及幫帶導師、基層干部的感受和意見,這樣有助于考核更全面更客觀。
年度考核是門學問,打開方式需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既要有剛性的制度約束,也要有柔性的情感關懷,對于那些勇于探索、大膽創新而出現的失誤,要給予足夠的寬容和包容。通過考核,讓被考核者努力方向更明、精氣神更足、干事創業勁頭更大,才是考核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