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我被招錄為選調生,在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政府辦工作。10月初,我被派往坪頭鎮新民村擔任村書記助理。
從學生到駐村干部的轉變并不容易,很多農村常識讓我這個學光電專業的研究生鬧出了不少笑話。“一看你就是城里娃”每次聽到村民這樣的話,我就忍不住臉紅,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不足,有了盡快轉變角色的緊迫感。
于是,我積極搜集農業知識,蹲在田里熟悉作物,向村民請教生長規律、除草施肥等細節;在村民王會代的豬圈里,我和他一起探討“豬瘟”;一有機會我就向村干部取經,了解村里的風土人情、基礎設施建設、重點人群防返貧信息等。為了更加熟悉村情,我還結合走訪情況,繪制了本村房屋平面分布圖,村情民情標注得明明白白。
村里的兩位書記成了我最好的領路人。村書記劉文課處理村民糾紛的方法讓我感觸良多。記得剛入村不久,村里80歲的王玉花老人因為和兒子的家庭矛盾,在劉書記的辦公室待了整整一天,不愿離開。每當我去找劉書記辦事,都看到他耐心地聽老人說話,還不時給她兒子打電話了解情況。老人走后,劉書記對我說:“小王,其實很多矛盾糾紛的當事人并沒有多少實質性的訴求,很多時候他們只是需要有個人好好陪他們說說話?!边@句話讓我茅塞頓開,從此,“拿張板凳、倒杯水”成了我接待每位村民的標配。
駐村第一書記李淳特別善于和群眾打成一片,他帶我入戶走訪時,總是不動聲色地退后一步,讓我沖在前面。李書記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村里人認‘臉’,看到你惦記他,為他提供政策服務,他就會記得你的好,你們的距離才能拉近?!庇谑牵把澩日礉M泥巴”成了我入戶走訪時的常態,“吃了么,做啥去”是我與村民打交道時的開場白。憑借“土味十足”,我終于贏得了村民的認可,村里的事我能插上手了,說出的意見也越來越接地氣。
來村里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河堤西側的一塊地一直荒著,坑坑洼洼,既不美觀也很浪費,心里慢慢有了一個想法。今年4月,借農村環境大整治的機會,我向村委會提出這塊土地的改造問題,在確認土地性質沒有問題之后,打造百米花卉帶,為村容村貌添彩。這個點子得到了村書記和鎮領導的大力支持,幾天時間,就組織村民整理出8畝多平地,鋪土900余方,現在已經播種花籽42斤,差不多本月底就能開花。當花籽播撒的那一刻,我無比憧憬百花盛放的美景,也讓我對這塊土地有了更加強烈的歸屬感。
遠觀之景不如近瞻之境。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從旁觀者、經歷者變成了現在的實踐者與見證者。在一次次出謀劃策中,我收獲了成長,也收獲了內心的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