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做好選調生工作作為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源頭工程”,成立全市首個選調生黨支部,創新建立政治素質檔案和量化評價體系,完善區領導結對幫帶機制,構建區、選調單位、鎮街、村“四位一體”培養機制,著力破解選調生在基層鍛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推動選調生在基層得到真鍛煉,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優秀年輕干部。
著力提升政治信仰純度,變“學習尖子”為“政治標兵”。成立全市首個選調生黨支部,搭建“黨支部+黨小組+學習互助小組”三級組織架構,將分散在各鎮街的70名選調生凝聚起來;制定《番禺區基層鍛煉選調生黨支部工作制度(試行)》,安排1名組工干部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指導支部規范開展“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將抓思想政治學習作為第一要務,目前已開展組織生活40次,切實讓選調生在政治上成熟起來;創新建立“黨支部推薦、組織部調劑指標、村黨組織發展黨員”的選調生黨員發展機制,打通選調生基層入黨通道,引領非黨員選調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著力拓展實踐鍛煉廣度,變“安于一隅”為“展其驥足”。成立選調生黨員突擊隊,讓選調生在疫情防控、搶險救災、基層治理等大戰大考中磨煉鋼鐵意志。組建“青燈伴夢”“暖調夕陽”“陽光天使”3支主題志愿服務隊,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讓選調生在服務群眾中厚植為民情懷,目前已開展17期活動。推動選調生黨支部承接“民生微項目”、黨員選調生認領“群眾微心愿”,讓選調生在為群眾辦實事中筑牢實干精神。組織跨片區、跨村鎮的聯合深度調研和課題攻關,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共同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組織選調生“走產業、進企業”“看歷史、品文化”,讓選調生既深入了解村情,還全面掌握鎮情、區情、市情。
著力增強考核管理力度,變“印象評價”為“量化考核”。創新建立選調生政治素質檔案,將政治素質正反向評議表納入選調生年度考核,在考核評優中突出政治標準;創新建立量化評價體系,實行“一人一檔制”量化積分管理制度,細化理論學習研究、社會實踐活動等加分項目,實行“個人申報”與“支委記錄”相印證,確保積分記錄準確,積分情況按季向選調單位、各鎮街和選調生進行公示通報,讓選調生平時表現“可見可考可橫向比較”。建立聯合考評機制,由區、鎮街、村三級聯動,共同參與到選調生的考核評價和日常監督管理中來,將“村評價、鎮街評價和積分情況”作為選調生平時考核的三個維度,制定考核等次評定原則,切實考準考實選調生工作表現。
著力提高關心關愛溫度,變“簡單放養”為“合力培養”。開展“領雁高飛傳薪火”培訓活動,邀請各行業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基層干部開講授課,讓選調生既在實踐中自我摸索,又有名師指點迷津,系統提升鄉村振興、群眾工作能力水平;在番禺黨建微信公眾號開設“番禺選調”專欄,創辦全市首個選調生工作簡報《番禺選調之聲》,設立領導關懷、調研報告、選調手記、評優評先等欄目,印發市委組織部規劃辦、各選調單位、各鎮街、各結對幫帶區領導、各選調生,切實讓各方掌握選調生在基層鍛煉動態,讓選調生互相學習提高,工作簡報已印發4期,選調單位的關注度和選調生的積極性都得到明顯提升;建立完善區領導與選調生結對幫帶機制,做到對選調生思想上交流、業務上指導、工作中扶持、生活上關心;建立完善區委組織部、選調單位、鎮街關心關愛選調生工作機制,定期與選調生談心談話,到選調生所在村實地調研慰問,掌握思想動態,了解實際困難,加強溝通輔導,堅定選調生扎根基層、干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