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的改變,源自動真情、用誠心、干實事,與群眾打成一片,做他們的知心人、暖心人
一碗熱騰騰的紅棗糯米粽、一杯精心釀制的酸奶,我進門剛坐下,合力其古力阿姨便拿出自家美食。借著同事請假的“機會”,我再次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圖什市克青孜村工作一段時間。這熟悉的味道,又讓我想起了在這里駐村的800多個日夜。
剛駐村時,我曾十分忐忑,老鄉們認為我是來“鍍金”的,總與我保持著距離。為了贏得大家的信任與支持,我決心從老鄉們最關注的安居房入手。拆舊房、住新房,本是村民們多年的愿望,可真到了需要自己掏錢補足集中連片區的新房費用時,不少村民卻打起了“退堂鼓”。
眼看著“首戰”失利,我感到有些委屈。但靜下心來想想,是我沒有解開群眾心里的“疙瘩”,沒體諒他們的實際困難。要想走進群眾心里,首先需要走進田間地頭,多和群眾聊聊家長里短。
之后,只要一有空閑,我就帶著工作隊逐家逐戶走訪。腳步是可以丈量民情的,一次次的耐心解釋,終于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我和村干部又帶頭搬入新村,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讓老鄉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克青孜村沒啥產業,小小的酸奶作坊寄托著不少村民致富的希望。我和工作隊隊員們起早貪黑,跑手續、問政策、定方案,經過大半年的努力,蘇特布拉克酸奶廠總算落地,成為目前克青孜村最大的村級民營企業。
漸漸地,村民腰包鼓起來了,我又想著幫老鄉改善教育條件。多方協調社會公益捐贈、為學校裝修舞蹈教室、修繕破損的教學樓地坪……操場上綠草如茵、教室里書聲瑯瑯,村里孩子們的快樂也感染了我。每每幫助過的學生打來電話,跟我聊聊近況,我的內心都會涌起一股暖流。
被信任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責任。回顧兩年半的駐村生活,有過苦累、有過歡喜,沉淀下來的都是滿滿的收獲。從剛到村里連方言都聽不懂,到現在老鄉把我當成自家人,這一切的改變,源自動真情、用誠心、干實事,與群眾打成一片,做他們的知心人、暖心人。
(作者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援疆干部,曾任克青孜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