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沙沙(右一)協助調查員做好人口抽樣調查入戶登記。
剛來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方村街道花園村時,村民對我這個新來的外地小姑娘,村民總有種“待客”般的客氣。為了融入他們,我挨家挨戶“串門”,配合村干部做好土地承包權復核、人口抽樣調查、村民糾紛調解等一系列工作。慢慢地,我掌握了村里的情況,也走進了村民的心里,聽他們嘮家常,說生活的酸甜苦辣。
“姑娘,我都快90歲了,眼瞅著咱村建設得越來越好,可這家門口的路不好走,真是糟心啊。”一次入戶走訪中,村民張奶奶拉著我說了一堆掏心窩子的話,“總想趁著還能走,能出門和老伙計見個面”“路不好走,出門怕摔跤,摔一跤就再也下不了床了”……
回去的路上,我越想越難受,眼淚忍不住流下來,村書記瞧見了,趕忙走過來問我咋回事。我把張奶奶的心愿告訴他,村書記聽后哈哈一笑,接著認真地對我說,“那咱們一起努力,幫張奶奶修好門前路。”
其實,向我反映村組道路難走的并非張奶奶一家。花園自然村、高莊自然村和花角自然村的幾條村組小路多為碎石路,兩側水溝又缺少防護,雨雪天出行困難重重。這一點我自己就有切身體會,有一次雨雪天,我腳一滑,一只腳踩進了水溝,鞋子、襪子、褲腳全濕了。
村“兩委”的修路意愿也十分強烈,但奈何村集體經濟收入不多,除去村級運轉的正常支出后,但難以承擔修路費用。為幫張奶奶修好門前路,村里專門召開了協商會議,我自告奮勇地表示,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支持。
接著,我來到鏡湖區住房建設和交通運輸局自報家門,結果被告知當年“農村公路計劃建設項目”申請已經結束。看到我一臉失望,相關部門領導建議我再去了解一下區級自主建設項目。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區里“沿水道路安全防護建設項目”正在申請中。我心中大喜,這不與我們村的情況正好契合嗎?接著,我詳細地匯報了花園村道路建設情況,并邀請他們來村實地考察。
經過項目申請、現場勘察、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流程,2021年4月,3條沿水的村組道路順利納入鏡湖區生命安全防護項目。那段時間,施工隊進場、拆除修路圍擋……每天都有老百姓跑到現場關心施工進度,還隨手拍了照片、視頻發到村里的微信群,分享、傳遞喜悅。現在,包括張奶奶門前的3條村組道路已經全部修好,平整的道路在村落間延伸,成就感和喜悅也在我的心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