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以村主任助理的身份,走進貴州省仁懷市長崗鎮太陽村的。遠山濃霧翻滾不停,冷空氣悄無聲息地鉆進衣裳縫里,稍近處的大棚薄膜尤為亮眼,映襯著熱火朝天的勞動者,這冷與熱的交織,于我而言,是一份特別的“見面禮”。
初見太陽村,如同收獲一張“刮刮樂”,擁有無盡的想象。我在霧里摸索著前進,一心想去傾聽更多關于這片土地的聲音,想去切身體會這個樸素村莊的人情冷暖,想去豐盈自己24歲的青春歲月。
成為太陽村的一員后,首次參加村民代表大會,代表們提想法、道問題的場面卻令我極為緊張,聯想到自己以后要獨自與群眾交流,聽著不能完全聽懂的話,腦子里云里霧里、稀里糊涂?!鞍盐覀兘M交給一個‘小娃兒’,我不同意!”村民不看好我的到來,夜晚著手整理包組的花名冊時,一個陌生的電話,給我來了個“下馬威”。對方一股腦向我拋出村組內存在的問題,這讓尚不熟悉村情組情的我聽得一頭霧水。電話那頭一連串的嘆息聲,如同大霧彌漫了我的思緒,一時間辨不清前路。
為盡快熟悉村情,我利用晚上看材料、規劃走訪路線,白天便走村入戶,挨家挨戶敲門問好、面對面話家長里短。我耐心記下村民們提出的問題,再分類處置。一路不厭其煩地解釋,一路努力對接、尋求解決辦法。每到一戶,我都會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存在村民手機里,同時記錄他們的聯系方式。通訊錄搭起了一座我與村民間的“連心橋”,如今,村民們遇到大小事,都會打電話給我。久而久之,村莊的地圖從我的手上遷至心里。
村民張廷方常年在天津務工,我雖從未與他謀面,卻收獲了一份不期而遇的溫暖。今年五月,有一段時間沒找到工作的他,給我打來電話訴苦。連續好幾天,我們從工作聊到生活瑣事、聊到家人,十幾個電話打下來,他的情緒漸漸穩定,還邀請我過年到他家做客。最近,他電話告知我:又在北京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他的聲音如同春天花開一般充滿希望。
布滿大地的樹林如同瑰寶,不僅提供了清新的空氣,對于曾為省級深度貧困村的太陽村來說,更是一條致富之路。翻山越嶺,在樹叢空地,我第一次認識了烏天麻和小心翼翼守護它的群眾,這“林下黃金”承載著他們富裕富足的夢。于是,拉投資、擺攤點、助銷售……我也穿梭于密林之間,用辛勤付出澆灌希望。樹林的更深處,有叢叢山茶花、山中冬日雪景,等待著被探尋。游人如織時,太陽村的土地上定會增添許多生機。
代寫申請、當“傳聲筒”“手機操作指導員”……一件件小事里,我的鄉村路越走越寬,腳印越走越清晰。有村民會說,如果我離開,他們會不舍、會不習慣。耳畔每每響起這樣的肯定和鼓勵,所有付出都有了回報,我的成就感就會驅散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