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畢業離別季,才發現時間確實是一位雕刻大師,將兩年前那個滿是“學生氣”的我雕琢成散發“泥土香”的基層人。
周婷(左)入戶走訪
2021年夏天,我走出中國社科大的校門,來到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新寨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身份迅速轉變,但心理建設還沒到位,還鬧了不少“笑話”。一次在路上碰到村民,我大聲地喊“阿姨”,自我感覺熱情滿分,卻聽見阿姨們小聲地打趣“叫你阿姨吶……”村干部告訴我,“村里不喊叔叔阿姨,叫大爺大娘才親近。”我明白,單純的熱情打不開村民的心扉,要靠語言的貼近和生活方式的融入。我開始留意村民的起居生活,我發現夏季的清晨與傍晚,冬日的午后與黃昏,是村民最喜歡聚在街上聊天的時間,也是我“打入內部”的時間。“大爺大娘,吃飯了嗎?”我把連衣裙換成牛仔褲,把披肩發綁成高馬尾,和村民一起坐在路邊,一邊幫他們剝花生、擇菜,一邊順其自然地加入“群聊”。聽多了、說多了、笑多了,村民們都知道村里來了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也逐漸接納了我。
周婷(右二)向村黨史館的參觀者講解
我來到村里獨立負責的第一個重要項目是打造黨建示范街,這不僅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陣地,也是展示村“兩委”工作、宣揚良好村風民風的窗口。為了能一展大家的風采,我收集了大量的圖文材料,并一一認真編輯、校對,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查閱資料或者請教黨員干部。定稿后,就馬不停蹄地找廣告公司溝通樣式、排版等事宜,還扯著尺子一遍遍測量展板的最佳安裝間距。一個多月的時間,200余米的黨建示范街建成了。貢金書伯伯對我說:“牌子上的內容讓我想起了當初大家夜談討論的場景,感謝黨的好政策,咱們村的干部也一心想著百姓們,好日子來之不易啊!”
作為新寨村黨史館的一名講解員,我接待的參觀者超10000人次,而新寨村小學的同學們留給我的印象最深。講解結束后的自由參觀時間,幾個小朋友圍著我,一臉好奇地問:“阿姨,你能詳細給我講講掛云山戰役嗎?”那時我了解的內容也僅限于展牌上的文字,窘迫之下,我對他們說:“掛云山戰役的故事很長,你們想聽的話,明天再來,我慢慢講給你們聽。”當晚,我仔細查閱了關于掛云山戰役的各種史料,還向撰寫村志的老黨員們請教。如今,我不僅對村黨史館各展板內容爛熟于心,背后的故事也能信手拈來。這件事讓我明白,做任何事都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習、工作都是深入且持久的修煉。
在新寨村,村民遇到難題時,我是跑前跑后的志愿者;群眾咨詢問題時,我是解讀政策的明白人;推行“兩會一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時,我是動員群眾參與的宣傳員;參觀鹿泉區第一個村黨支部陳列館時,我是娓娓道來的講解員……偶爾回村的村民不認識我,會問:“這小姑娘是誰呀?”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就有村民搶著回答:“咱們村的選調生婷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