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福安市賽岐鎮象環村葡萄園里套種上了蔬菜。林華維 攝
臨近冬月,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鎮岳秀村的臍橙進入采摘期。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鐘旺光高興的是,今年剛建成的140畝岳秀臍橙示范園,每年至少能讓村集體增收近30萬元,還能讓臍橙產業提質增效。
岳秀村臍橙產業發展邁出大步伐,得益于今年10月成立的溪潭臍橙產業鏈黨委的蓄勢發力。記者近日在寧德市采訪發現,像岳秀臍橙一樣,受益于產業鏈黨委聚力賦能,寧德各種“土特產”跑出發展加速度。
岳秀臍橙是福安乃至寧德市知名的“土特產”,岳秀村臍橙種植有著20多年歷史,種植面積達5000畝,全村517戶有70%以上從事與臍橙相關的產業。岳秀臍橙發展曾面臨瓶頸,各村單打獨斗,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狹窄,且受黃龍病困擾,村民擴種臍橙左右為難。溪潭臍橙產業鏈黨委的成立,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記者在岳秀村看到,示范園140畝新種臍橙全都覆蓋上了防蟲網。溪潭鎮黨委書記王澤云介紹,臍橙產業鏈黨委統籌產業鏈內行政村、企業、合作社的資源,形成發展合力,聯合申報并獲得寧德市現代農業示范園項目資金40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1200萬元,建設總面積283畝的岳秀臍橙示范園,而這個過程僅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參與各村通過土地流轉服務為集體經濟帶來收益,王澤云說,“示范園就是要給大家探出一條臍橙發展的新路子,隨著示范園效益逐漸顯露,其他村民也會逐漸跟上。”
葡萄種植是福安市賽岐鎮的特色產業,2022年產值超10億元。去年9月,賽岐葡萄產業鏈黨委成立,鎮黨委書記兼任產業鏈黨委書記,把10個葡萄產業村、產業鏈條服務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帶富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鏈”在一起,推動政策、人才、資金、技術向葡萄產業集聚。
賽岐葡萄產業鏈黨委在成立一年多的時間里進行了兩項新的探索。先是在糧經統籌上率先開啟“一田兩用”模式,動員果農套種馬鈴薯1000多畝、蔬菜3000多畝,滿足多元化食物供給需求的同時,助農畝均增收2000元;接著在葡萄核心產區象環村試點改造高標園,把葡萄大棚的高度從2.5米提高到4米,鋪設透水磚,為發展采摘項目打好基礎。
大橋鎮銀耳產業鏈大黨委通過黨建聯建等方式整合村級資源,立足千家萬戶生產食用菌,把全鎮視為“大工廠”,將原輔料供應、菌種供應、菌包制作、標準化菇棚生產、烘干廠加工、市場營銷等產業鏈各環節視為“工廠車間”,動員企業、合作社、農戶共同參與,實行“一盤棋”管理。目前,天天源企業與周邊200余戶農戶合作,形成了“企業盈利、村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的多贏局面。去年,大橋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7萬元。
“每個星期都有四五輛大巴的游客到園里研學。”周寧縣靜宇多肉花卉種植基地負責人劉林剛剛送走一批參觀的游客。周寧縣加速推動花卉產業產融結合。產業鏈黨委引導花卉愛好者企業化經營,打造具有200多種造型優美的多肉品種的網紅多肉種植園,發展民宿、手工作坊、百草園、藍莓采摘、燒烤等多種庭院經濟業態,吸引眾多游客慕名前來消費打卡。今年,“輪作套種”也出現了,宏萬種業花卉與食用菌種植基地將百合、多頭小菊與赤松茸、羊肚菌進行輪種,全年可收成2-3季,每畝年均凈收入達4萬元。
在溪潭鎮岳秀村和賽岐鎮象環村采訪,記者都遇到了福安市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股干部施金全,他是福安市為產業鏈黨委選派的特色果業工作專班技術人員。他既熟悉臍橙、葡萄種植技術,更掌握農業產業發展政策,每到臍橙、葡萄生長的關鍵節點,他都主動來到村里指導果農。
寧德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片區產業鏈黨委,到鄉鎮產業鏈黨委,再到縣級產業鏈黨委,近幾年,寧德緊緊圍繞古田食用菌、福鼎白茶、鄉村旅游等“8+1”農業特色產業,打造集鄉村、龍頭企業、合作社、要素保障部門等為一體的產業鏈聯合體黨委,以組織聯建凝聚產業鏈發展合力。產業鏈黨委把力量聚在“鏈”上,整合要素保障部門業務骨干、鄉鎮(街道)班子成員、在外能人、技術專家等力量,每個產業鏈聯合體黨委組建一支工作專班,主動認領幫扶項目、認領服務崗位、認領幫解難題。
宏萬公司負責人謝政宏對周寧縣冷涼花卉產業鏈黨委的高效服務深有體會。宏萬公司擴建一個杜鵑館,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用地。產業鏈黨委主動介入服務,協調多部門,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幫助宏萬公司建起了花卉大棚。福安市賽岐鎮蘇陽村葡萄分揀中心和冷庫建設面臨的用地困難,也是在產業鏈黨委與自然資源、教育等部門的協調下,借用閑置小學校舍而得到順利解決。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資源,產業鏈黨委把各類人才力量聚在產業鏈上,建立人才培養、人才互助共享機制,讓人才在產業鏈上高速流動,一對一、點對點提供服務。
古田縣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成立福建農林大學菌業研究院、全國銀耳標準化工作組、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等平臺,集聚40多個專家學者,就地激活本土青年創業人才200多名,培育食用菌鄉土人才800多名。周寧縣冷涼花卉產業鏈黨委深化與云南省農科院、福建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建成花卉組培中心、園藝種苗繁育應用示范基地等研究基地,建設花藝研培基地、人才驛站等人才學習交流陣地,幫助解決花企生產過程的難點問題30多個。
產業鏈黨委把村集體和群眾收入增在“鏈”上。寧德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鏈黨委采取領辦合作社、組建集體公司等形式,在產業鏈條延伸拓展中,發展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居間服務等新型集體經濟增收項目240多個,推動村集體經濟和群眾“雙增收”。截至目前,領辦合作社覆蓋全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吸引9600多戶群眾入社,村級集體經濟年均增收4.3萬元,戶均增收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