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楊家灣鄉務本堂村,是一個因“杏”聞名的山村,該村依托大扁杏樹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杏”福發展致富路。
在務本堂村一個叫小北溝的山坡上,扁杏林里的扁杏花競相開放,清香滿溢沁人心脾。一朵朵甜美的杏花仿佛村民們喜獲豐收的笑臉,燦爛絢麗!
“扁杏是一種適應性強、抗旱抗寒、耐貧瘠的經濟樹種,3年見果、4年有產量,往后逐年進入盛果期,盛果期后生產的干杏核每公斤賣到9.20元左右,畝純效益達到1500元左右。我家栽植了25畝扁杏,經過16年的發展,扁杏林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務本堂村村民李艷麗說。
近年來,該村始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為導向,切實找準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高標準推進大扁杏嫁接基地建設,讓大扁杏成為群眾增收的“致富果”。該村充分發揮黨員能人的示范帶頭作用,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技術示范服務小分隊,加強產業發展政策宣傳與技術指導,通過對致富帶頭人的培養,不斷優化村黨組織服務凝聚群眾能力。充分發揮致富能人市場信息靈、把握行情準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大扁杏這一特色產業,形成了“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濃厚氛圍。
如今,這個村發展大扁杏1800余畝,150戶種植,俏銷張家口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