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命脈,重在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站在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新起點上,我們務必要乘著黨的二十大東風揚帆再出發,以黨建為引領,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聚才納才、識才用才,為基層治理儲備優質人才,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讓人才“千里馬”奔騰疾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打破常規“傾心引”,放大人才“磁石”效應。以黨建為引領創新出臺加強新形勢下人才引進工作的若干措施,按照人才層次和類別,給予政策支持。著力優“塔尖”。對于高端人才給予綜合幫扶,優化服務,靶向定制支持政策。重點壯“塔身”。從效益獎勵、創業扶持、科研支持等方面發力,鼓勵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落戶。全面夯“塔基”。積極引進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按照實際情況給予住房補貼,留住人才、留住人心。
搭建平臺“悉心育”,激活人才創新動能。為高素質人才搭建實踐平臺,切實安心投入到農業、經濟等關乎民生的中心環節中,對優秀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等各類平臺、重點領域特色人才項目等,給予相應嘉獎。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研究推行特色人才項目,建立企業人才工作站,依托工作站開展交流合作、科技研發、學術培訓等活動,覆蓋農業、旅游業等行業人才,讓本土人才“破土增香”,以人才振興促進鄉村振興。
無微不至“誠心待”,做實人才服務保障。堅持言必信、行必果,辦好引才、留才、用才的“關鍵事”,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適當加大政策傾斜,讓在急難險重、重大一線貢獻突出的專業人才在生活上有保障,在精神上有寄托,不斷激勵高素質人才投身基層、服務基層的干事創業熱情。暢通人才建言獻策渠道,讓人才更有榮譽感、獲得感,以更飽滿的熱情為基層治理貢獻自己的力量,切實為實現鄉村美、鄉村富貢獻自己的力量。(供稿: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