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時節,大地一片生機勃勃。清晨行走在竹林深處,不禁想起清代鄭燮《竹石》一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扎根碎巖中,飽經風雨卻無所畏懼。新時代的年輕干部應從竹子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豐盈自我、提升才干、砥礪品質,在“千磨萬擊”中茁壯成長。
品竹之“堅韌”——奮發向上,節節拔高。竹子無論生長在怎樣的惡劣環境,只要有土有水的地方,都能頑強生長,即使是面對狂風,面對暴雨,它仍以不屈的姿態蒼翠挺拔。蘇軾在《晁錯論》中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成功路上總會有荊棘困擾,懂得堅韌不拔,懂得鍥而不舍,懂得腳踏實地,方能成就不凡事業。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轉型升級的要求越來越緊迫,碰到的幾乎全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就需要年輕干部學習竹子的堅韌品格,以百折不撓、堅韌成熟的意志,越過高山大川,爬過山河溝壑,在勇擔當、敢作為、能決策、肯發力中勇當改革路上的奮斗者。
品竹之“隱忍”——扎根向下,本固枝榮。南方有一種毛竹,前4年每年只生長約3厘米,拼命地向下扎根,到了第5年便會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向下是為了積蓄向上的力量,只有扎扎實實打好基礎,才能呈現出蓄勢崛起的強勁實力。這啟示廣大年輕干部,任何事業都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干成的,唯有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涵養“十年磨一劍”的耐心,歷經“千錘萬擊出深山”的磨煉,方能厚積薄發。基層是最好的“練兵場”,是經風雨、見世面的最好課堂,年輕干部要主動到欠發達地區、工作復雜的地方、挑戰性強和困難較多的領域鍛煉自己,像毛竹那樣把根扎深、扎牢,不斷厚實知識儲備、拓展工作能力、磨礪意志品質。
品竹之“奉獻”——信念如磐,初心如故。竹子一生都在默默奉獻,竹筍味道鮮美,竹葉可入藥治病,竹竿可建房避雨,在生命的最后,老竹子會拼勁全力開出一種白色的花,為繁衍后代譜寫生命的絕唱。中國共產黨具有最講奉獻、最講犧牲的政治品格。革命戰爭年代,從半條被子到樹葉訓令,紅軍戰士寧可自己缺吃少穿,也要把最好的留給人民;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王淦昌為了國家科研的需要,毅然放棄自己的研究方向轉向核武器研究之中,隱姓埋名17年;進入新時代,把扶貧路當“長征路”的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扎根基層奉獻到生命最后一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年輕干部需在為人民服務中鍛造無私的精神品質,把責任牢記心上、扛在肩上,在基層大舞臺奉獻自己的智慧和青春。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委組織部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