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組織部、農業農村部聯合舉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專題培訓班,對全國2.9萬多名鄉鎮長和8.1萬多名農業農村部門干部開展培訓。提衣提領子,牽牛牽鼻子,辦好農村的事,干部要“專業”,懂農村、懂農業。農業農村領域干部作為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要認真吸收學習內容,結合自身崗位職責,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當好既有理論高度又能說會干、既有實操辦法又有務實作風的鄉村“振興官”。
善學習,做懂行的“振興官”。隨著農業農村領域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凸顯,知識更新不斷加速、群眾需求日益多元化,鄉村全面振興政策框架如何把握、鄉村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如何提高、農業農村領域糾治“四風”工作等如何進一步深化,一系列的問題對農業農村干部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干部沒有幾把“刷子”是不行的。要學思想,堅持“補鈣壯魂”,深入學習領會并系統掌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深悟透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貫徹落實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全過程、各方面。要學經驗,堅持理論結合實際,深入田間地頭,積極參與農業農村工作,把“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農業農村工作的“實踐田”里,不斷豐富實踐經驗,真正成為懂農業、懂農村的行家里手。
善落實,做能干的“振興官”。從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張藍圖”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實景”,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關鍵就在一個干字,既要能干會干,更要實干,帶著農民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要做農技推廣的土專家,把最新、最實用的農業技術第一時間送到田間地頭,用接地氣的語言讓農民聽得懂、學得會,把技術下鄉變成實實在在的穩產增收。要做產業振興的“規劃師”,立足鄉村實際,緊盯鄉村產業發展,不斷謀劃和探索,推動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升級、粗加工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升級。要做改革創新的排頭兵,打破傳統農業思路,用好用活好山好水好田的資源優勢,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功能農業,推動“互聯網+”融入農業農村發展的各個環節。
善服務,做為民的“振興官”。在鄉村振興一線,群眾是否滿意、生活是否幸福是衡量工作好壞的第一標尺,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既要有“泥土味”、“汗水味”,更要有人情味,時時刻刻想著群眾、念著群眾,以為民造福的正確政績觀解決好村民群眾最關心、最掛念的急事難題。做好“宣講員”,發揮理論宣傳者、政策解讀者作用,認真貫徹落實“四下基層”工作要求,和村民坐在一條板凳上,用“土味”擺道理、談感情、講政策、說法律,讓村民愿意聽、用得上。做好“黏合劑”,走遍村里的每一寸土地,遍訪村里的每一戶家庭,全面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心中有“數”、手里有“招”,用心用情用力化解好矛盾和糾紛。做好“店小二”,緊盯村民需要,不斷優化服務村民群眾的各項工作流程,村民哪里有難處,就把辦法送到哪里、解決到哪里,讓干部多辦事、群眾少跑腿。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綏化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