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5月18日21點47分,巧家縣小河鎮發生5.0級地震。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各路救援力量迅速集結。巧家縣大學生村官也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有的奔走在災區第一線,也有的報名加入志愿者,隨時聽從召喚……雖然愛心呈現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在災難面前,無一例外地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秦佳雄傳授搭帳篷技能
匡叢維:請組織在抗震救災一線考驗我
“快點,又有東西送起來了。”一輛運送礦泉水的車還沒停穩,匡叢維就招呼著排好了隊,準備接龍卸載物資。匡叢維在巧家縣小河鎮擁有多個“身份證”——小河鎮青年人才黨支部預備黨員、小河鎮公務員、小河鎮瓦房村大學生村官、小河鎮瓦房村駐村工作隊員。從2018年9月到小河鎮工作的那時起,匡叢維就把小河這片熱土當成了自己的“家”。
地震來時,突然爆發的強烈震感,讓匡叢維意識到這是一次不小的地震,匡叢維慌忙跑出門外不停大喊“地震了,快點出來”。地震一過,村支書和第一書記打來電話,讓匡叢維馬上和他一起到村里去了解災后情況,統計災情。
隨后,鎮上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匡叢維接受組織的安排、調遣,到鎮政府指揮部辦公室扛起“大梁”,配合做好做好災情統計、物資發放等工作,竭盡全力第一時間撰寫災情信息,做好災區災情的全方位信息宣傳報送工作。同時,還利用換班休息的時間到鎮衛生院安撫受傷群眾,安慰群眾安心養傷,放下思想包袱,幫助群眾擺脫地震恐嚇的陰影,激發受災群眾樹立生活信心。“就在地震的前幾天,組織上剛剛批準了我的申請,我已經是一名預備黨員了,我相信,這場地震是對我的一次考驗,雖然我能做的有限,但我希望能盡我百分之百的力量。”匡叢維說道。
匡從維入戶查看情況
范秀華:共產黨員要拿出擔當來
“在抗震救災中,我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更沒有什么豐功偉績,我只是想拿出共產黨員的這份擔當,把所做的每件事都盡可能做得最好。”巧家縣新店鎮新寨村大學生村官范秀華說道。
新店鎮與“5·18”地震震中小河鎮毗鄰,也在受災范圍內。“我們離小河最近,要趕緊把道路清理出來,貼上路標指示牌,做好應急保通工作,提醒路過的救援隊伍路段狀況,讓救援隊不走錯路。”凌晨一點多,范秀華還在和村干部一起貼指示牌、參與一線救援、入戶了解新寨村受災情況、房屋倒塌受損情況。
新寨村有30個村民小組、1300多戶、近5000人,范秀華按照抗震救災臨時安排,入戶核查災情。“大爹,你這個房子不安全,不能再住了,趕緊去村上領一頂帳篷來,暫時住帳篷里。”“大媽,不要待在土房子旁邊,不安全!要小心余震。”“大家不要慌!我們新寨村黨委會保障好大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水、方便面這些物資都有,大家不要著急。”范秀華一邊核查災情,一邊安撫群眾情緒。
“地震發生后,我感覺自己像一個‘陀螺’,不停地在轉,雖然很累,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該拿出擔當來,鼓起勇氣,走在最前面。”范秀華說道。
范秀華在查看情況
秦佳雄:這里的群眾需要我
地震發生后的第二天,巧家縣包谷垴鄉包谷垴社區大學生村官秦佳雄得知鄉黨委要組織救災小分隊支援小河鎮,秦佳雄主動請纓,帶領四名志愿者奔赴小河鎮普谷村,積極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中去。
秦佳雄的家,在離巧家縣包谷垴鄉不到三十公里的魯甸縣龍頭山鎮,是2014年魯甸“8·03”地震重災區,當時正讀大一的秦佳雄就參與到那次抗震救災工作中,對于這次地震,自己能干什么、該怎么干、怎樣干得好,秦佳雄心里是有經驗和思考的。
匡從維幫群眾背簍子
車子剛剛熄火,來不及吃飯,秦佳雄和普谷村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員交換了信息,掌握了普谷村的基本情況。隨后,秦佳雄便帶著其他四名志愿者迅速投入到了搬運救災物資、開展災情核查、組織拆除危房等各項任務中。
“我們來的幾個人都是經歷過“8·03”地震的,搭帳篷這個事情是當務之急,我們以前搭過,有經驗!聯合社、坪子社的帳篷我帶著幾個人去搭!你們去搭其他幾個社。”說著,秦佳雄和隊友抬起腳架和篷布,去給受災群眾搭帳篷。
夜晚,辛苦了一天的救災小分隊誰也沒有休息,而是聚在一起。他們有的匯總統計數據,有的總結編發工作簡報,還有的在記錄工作日志。秦佳雄在日記中寫道,“這是全新的一天,雖然很累,但心里特別踏實,因為這里的群眾需要我。從魯甸“8·03”到巧家“5·18”,我為我能夠給災區出份力、做點事感到慶幸。”
小河“5·18”抗震救災工作還在繼續,工作繁重而漫長,每一名巧家大學生村官都將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無悔的青春之歌,在這場大災大難中綻放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