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佳同(左)調研甘薯銷售。于江全 供圖
連線對象:蔣佳同(河北省灤南縣東黃坨鎮黨委書記)
作為一名扎根基層30多年的黨員干部,我見證了農村的巨大變化,也始終將改革發展責任扛在肩上。
鄉鎮黨委書記官雖不大,可責任重大,關系到一方的發展穩定。2019年我剛到東黃坨鎮時,集市交通堵塞,村莊垃圾成堆。我帶領鎮村干部因村施策,搬遷集貿市場、治理環境衛生、拆除違章建筑,打了一場改變村容村貌的翻身仗。今年是換屆之年,我錨定發展目標不動搖,多次跑省市有關部門,爭取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資金,投資5000萬元的20個鄉村振興項目全部落地,黨員群眾義務出工投入到示范片區建設中,凝聚了強大的發展合力。
東黃坨鎮資源稟賦有限,為改變種植業為主的單一產業結構,經過多次研討論證,我們創新提出了“農業+旅游”“鄉村+旅游”“文化+旅游”“工業+旅游”的發展思路,描繪了“一九六”建設藍圖,即 “一條線路、九個節點、六大園區”,一條線路為鄉村騎行路線,串聯起九個觀光體驗點,六大園區為灤南民俗文化產業園、青龍河旅游文化產業園、清繼善橋古文化產業園、甘薯特色農業文化產業園、輕工企業文化產業園和兔坨坑塘養殖文化產業園,全力打造“旅游小鎮,幽雅之鄉”。
為了將藍圖變成現實,做出示范效應來,我堅守項目推進一線,從設計規劃、手續跑辦、公開招標到對接施工方,逐項研究把關。對鎮村干部定期開展拉練評比,比進度、比效果、比變化,激發干事創業激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甘薯文化展館、農資連鎖超市兩個標志性建筑已經完成,20個重要節點項目正在收尾,六大園區初見雛形,鄉村振興的畫卷徐徐展開。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打造甘薯產業龍頭企業,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等形式,帶領更多農戶投身甘薯種植,實現規模化生產。規劃新建育苗基地2個,大型冷庫2個,甘薯交易中心1個,依托現代手段,將科學育苗、規模物流、互聯網銷售相結合,以特色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逐步建設六大基地:甘薯育苗體驗基地、甘薯采摘體驗基地、甘薯私人訂制基地、甘薯產業加工基地和甘薯文化研學基地,將甘薯產業與文旅體驗相融合,讓人們想到這里來,來得了留得住,使東黃坨真正成為鄉村旅游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