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強(中)在水仙茶母樹基地調研生態茶園建設。 吳大灼攝
連線對象:葉強(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小湖鎮黨委書記)
每隔幾天,葉強就要到集鎮路口的“三寶小鎮”農產品市場綜合交易中心工地去當“監工”。這個綜合交易中心占地10畝、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總投資1200萬元,計劃明年6月投入使用。
葉強對交易中心這么上心,不僅因為這是小湖鎮的大項目,更因為這個項目承載著小湖鎮百姓致富的夢想。葉強介紹,長期以來,小湖鎮因缺乏一個規范的綜合市場和二級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導致農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民增產難增收。
葉強介紹,小湖鎮大湖村是中國水仙茶發源地,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水仙茶已成為小湖鎮農民致富、集體增收的綠色產業。然而,由于茶文化人才匱乏,茶企“大而不強,小而不精”,沒有打出響亮的品牌。上一屆鎮黨委就提出了做精做強水仙茶產業的目標,并為此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將“小湖水仙”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秦溪村、大湖村獲評福建水仙十大茶旅名村,“小湖水仙茶制作技藝”列入2021年南平市第九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等等。
今年5月底,葉強到小湖鎮擔任黨委書記后,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理念,接續擦亮小湖水仙茶品牌。通過遍訪茶農、茶企,摸清了水仙茶的家底:種植面積11000多畝,年產茶葉500多噸、產值1.3億。
為尋找水仙茶的突破思路,葉強經過向專家咨詢,提出了建立中國水仙茶文化示范地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范區的核心目標,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不斷探索“小湖水仙”品牌價值實現路徑。
農產品市場綜合交易中心是水仙茶提質增效的第一個工程,一樓為農產品交易市場,二樓為水仙茶文化展示館,三樓為特色產品體驗館。葉強介紹,除建設交易中心外,鎮里還與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福建省茶葉研究所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探討制定水仙茶產業發展規劃,正積極推進總投資6270萬元的水仙茶產業園和總投資5000萬元的中谷茶業廠房項目建設。到明年底,全鎮水仙茶年產量將達到600噸,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5億元。
葉強還盯上了水仙茶背后的文化價值。目前小湖鎮正謀劃建設一批特色茶莊園、觀光茶工廠、茶主題生活館等特色茶文旅項目,打造大湖村老樅水仙母樹基地、雙獅歷水仙茶莊園等茶文化研學路線。
擦亮水仙茶品牌,最終目的是要實現茶農、茶企增收。小湖鎮以大湖村農業合作社為試點,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吸引茶農加入合作社,通過整合零散茶樹資源,打造集中連片水仙茶生態茶園,明年大湖村集體自主經營性收入預計超過5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5萬元。
“水仙茶、楊梅、紅糖是小湖鎮的三大特色產業,建設‘三寶小鎮’已經形成了干群共識。”葉強說,水仙茶是小湖鎮發展綠色產業的一個突破口,未來將通過科技鏈融入產業鏈,完善“從茶園到茶杯”的綠色管控體系,實現“一葉興”帶動“百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