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珍敏(左一)講述紅色故事。(資料圖)
連線對象:黃珍敏 (湖南省瀏陽市大圍山鎮黨委書記)
最近,大圍山鎮楚東村紅色景點“錦綬堂”進入布展階段,鎮黨委書記黃珍敏幾乎每天都會去現場“監工”。
2020年,楚東村成功入選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大圍山鎮抓住機遇,成功爭取到上級項目和資金,按照“村莊即景區”的建設思路,計劃用三年時間,建成泥塢森林小鎮、錦綬堂文化公園,完成楚東山大屋、上坪會議舊址等文物景點修繕。
大圍山鎮地處瀏陽市最東端,是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森林覆蓋率達83%。大圍山水果遠近聞名,“大圍山梨”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全鎮水果種植面積約2.5萬畝,有25個特色果園和標準化基地。為繪好大圍山鎮鄉村振興藍圖,黃珍敏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將“紅色”與“綠色”結合起來。為此,該鎮適時推出了“紅色研學+綠色旅游”的精品旅游路線,不到2個月就迎來游客18萬人次,銷售水果500余萬斤,水果產業創收超過6000萬元。
初戰告捷,大圍山鎮為進一步推動“紅旅+綠旅”融合發展,共培育了民宿、農莊、旅館等旅游服務主體100余家,年旅游收入超1億元。“楚東村的紅色村莊建設,像一根引線,牽動了整個大圍山鎮的發展。”黃珍敏說。
以前,為打開大圍山鎮水果的銷路,鎮上每年都派干部與合作社、果農代表外出展銷,但成效有限。近年來,大圍山鎮轉換思路,開始將電商看作開啟“山貨出山”的金鑰匙,引導農戶提高產品意識,走精品化、品牌化路線。2019年,大圍山鎮的電商平臺“圍山公社”全年銷售額只有260萬元,一年后,銷售額就增加到620萬元。
2021年底,大圍山黃金梨數字電商產業園建設正式啟動,以黃金梨優勢產業為核心,聯合全鎮12個村、合作社、瀏陽抖音孵化基地等,形成生產、營銷、運輸全覆蓋。“如今鎮上有10多個快遞品牌收寄點,產品能在48小時內送達全國各地。”黃珍敏說。
產業興,百姓富。“目前,全鎮水果產業帶動就業2000余人,年產值達1.2億元;蜂蜜產業帶動就業1200余人,年產量50萬斤,產值達2000萬元;豆腐產業帶動就業1000余人,年產值近1億元。更多百姓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黃珍敏表示,下一步,大圍山鎮將堅持產業興鎮,實施特色產業提質五年行動,打造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爭創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