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員的網紋瓜大棚內,朱小晨正在進行技術指導
“這個蘋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從幾個方面去分析原因……”在新型經營主體生產技能培訓班上,山東省農廣校海陽市分校副校長朱小晨正在為學員傳授種好蘋果的秘訣。
穿梭于鄉間小路、做試驗田、開農民會、推廣高效低毒農藥、傳播安全用藥理念……2011年從南京農業大學畢業到進入農資企業,僅用了四年的時間,朱小晨共推廣新型高科技農藥15種、安全用藥技術6項,累計推廣使用面達300余萬畝,惠及幾萬戶農民。
他鄉雖好,不及月是故鄉明。八年前,朱小晨回到了家鄉海陽市,進入市農業農村局工作,在家鄉的沃土繼續“三農”事業。“很多實干有擔當的申報人員都是農民出身,農活干得好但是材料寫不好、表達不出來。”在省、市鄉村之星的選拔工作中,朱小晨發現了這一問題。為了不讓這些人因為材料不合格而被埋沒,她認真了解他們的創業經歷,幫助他們完善材料。在她的努力下,110多名農民被選拔成為縣級以上的農村實用人才。這100多人里,有的當上了村支書,有的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有的建立了涉農企業、家庭農場,帶動一方產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
2019年,朱小晨調任山東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海陽市分校。面對全新的工作任務,她用最快的速度成長為一名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能手,在新的領域為農服務。三年來,朱小晨帶領海陽市農廣校累計開辦培訓班20余期,培育高素質農民788人,為省定貧困村培養農業產業帶頭人73名。建立“海陽新農人”微信群,第一時間把農業新形勢、新政策、新技術帶給農民。指導學員成立茶葉協會、網紋瓜協會,指導學員開展省網紋瓜、草莓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帶動海陽特色產業向好發展;依托優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了13個山東省農民鄉村振興示范站、兩所農民田間學校和5個實訓基地,打造了當地現代農業典范,加快了海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步伐。參編教材三本,參與中等職業學校《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專業教學標準制定工作。
退伍返鄉的錢振磊,就是一名從海陽市農廣校走出來的高素質農民。經過農廣校的農業經理人培訓后,他通過引進茶葉生產新技術、茶樹栽培新模式,探索出了海陽茶葉管理的新模式。隨后成立了茶葉公司,輻射帶動發展茶葉面積5000余畝,并無償傳授茶葉種植管理技術,公司也成為了海陽市農廣校的實訓基地,在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中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身為女性,朱小晨深知“女性幫助女性”的重要性。去年,經多次對接溝通,海陽市農廣校首次聯合市婦聯,面向海陽2021年新當選的村級婦聯主席開辦了一期鄉村振興“巾幗”帶頭人培訓班。“男性和女性各有特點,相比而言,女性更能靜下心來學習,在溝通交流上、在直播帶貨方面也更有天賦。所以在培訓的時候,結合了女性的性別優勢制定相應的課程,充分激發她們的潛能。”朱小晨經過多方咨詢、并結合前期走訪調研結果,為農村女將量身打造了課程。
“福泰姐姐,咱們地方的女農民需要啥?想學啥?”為了辦好這期培訓班,朱小晨多次拜訪“福泰姐姐”董淑華。董淑華是海陽市農廣校培訓過的一名女性高素質農民,她黝黑的臉上總是笑盈盈的,“剛開始雖然把農場建立起來了,但那時我什么都不懂,多虧有小晨帶著市里農廣校專家們來幫我。”董淑華說。自福泰家庭農場建立起,她就多次跟著海陽市農廣校的專家們到壽光等地學習農業知識,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她逐漸從什么都不懂的農場“小白”變成如今對農業技術頗有研究的“大神”,帶領農場的工人從事嫁接、疏果等農活,不在話下。如今的南倪家村的上千畝荒山變了模樣,每到春天,杏花微雨,山花爛漫,“她們”在叢中笑。
“我熱愛農業,我將以敬畏之心,對待肩負的責任。”近日,朱小晨榮獲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稱號。由共青團中央和農業農村部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評選表彰活動,共產生了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390名,涵蓋涉農創業、鄉村治理、科技興農、鄉村社會實踐等領域,朱小晨是全國農廣校體系唯一獲此殊榮的校長。知農愛農為農,十年三農耕耘路,朱小晨戰績滿滿。未來,她將繼續在引領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事業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