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懂國情方能明方向,知村情方能接地氣。到村任職選調生開展國情調研,這既是推動選調生了解社情民意、涵養基層情懷、密切群眾感情的重要載體,也是幫助選調生提升調查研究能力、錘煉自身本領的重要抓手。
今年鄉村干部報社啟動了到村任職選調生優秀國情調研報告評選活動。經過各省區市黨委組織部推薦、線上投票、專家評審等幾個階段,最終評選出61篇獲獎報告,其中一等獎10篇。在歲末年初之際,鄉村干部報社對話采訪一等獎獲得者,聽他們談談村里的新發展、調研的新進展、工作的新思路。
2020年8月,山西選調生劉一融,到長治市沁縣五星村(后并入次村)擔任村書記助理。而今,劉一融返回原單位工作已有兩個月,她還時常想起村里干部群眾“帶領自己看冰的下午”。
思考從田野中來。在遍訪農戶中,她摸清了全村勞動力外流底數,認識到行政村合并是大勢所趨。一年后,3個自然村正式合并。在工作運轉中,她感受到行政村撤并后融合任重道遠:支部書記“一肩多任”力不從心,3個集體經濟組織各自為政,離開黨組織的集中領導,各自然村就難以擰成“拳頭”抱團發展。
2022年年初,她就著眼行政村撤并融合,與村書記李壯錦和“兩委”班子探討,提出依托派駐力量“補位”、實現配套建設“到位”、推進集體經濟“進位”三大方向推進行政村撤并融合,并形成了以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行政村撤并融合中的作用研究為主題的國情調研報告。
并村融合這一年來,次村發生了很多可喜的變化。比如,自然村道路連通工程完工方便村民“不繞遠”,發展“訂單農業”抱團種植有機小米凝聚各集體經濟組織“不分化”。比如,種子選育技術研討、小米抗病害經驗交流等內容已納入組織生活會和志愿服務宣傳,確保產業鏈延伸民意基礎“不動搖”。再如,投入產業資金發展購置生產設備,發展碎米篩揀、真空包裝等基礎加工業,創造就近就便務工崗位“不松懈”。“并村后,次村作為中國四大名米之首的沁州黃小米主產區,村民長期端著金碗飯沒飯吃的局面正在扭轉,離小米加工不出村的目標越來越近。”劉一融的眼里,寫滿了收獲,也寫滿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