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懂國情方能明方向,知村情方能接地氣。到村任職選調生開展國情調研,這既是推動選調生了解社情民意、涵養基層情懷、密切群眾感情的重要載體,也是幫助選調生提升調查研究能力、錘煉自身本領的重要抓手。
今年鄉村干部報社啟動了到村任職選調生優秀國情調研報告評選活動。經過各省區市黨委組織部推薦、線上投票、專家評審等幾個階段,最終評選出61篇獲獎報告,其中一等獎10篇。在歲末年初之際,鄉村干部報社對話采訪一等獎獲得者,聽他們談談村里的新發展、調研的新進展、工作的新思路。
獲獎選調生張建(左三)與村民在一起。
西來村坐落在江蘇省靖江市西來鎮,位于長江北岸。2019年初秋,張建到西來村駐點,發現這里交通區位便利,文旅資源豐富,工業企業眾多,但集體經濟發展卻不盡人意。“天生麗質”卻沒發展起來,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到村任職后,這個困擾他的問題,順理成章成了國情調研報告的題目。”
撰寫國情調研報告,張建花了半年多時間,了解西來村的村史村情,又花了半年多時間做攻略。學習研究與村里相關的文件、書籍、報刊等資料,并在鎮里選派的“成長導師”和村“兩委”幫助下,逐一敲定了調查對象,排出了詳細的調查時間表和路線圖。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通過調研,張建用最短的時間熟悉了村情民情,自己也逐漸被村民所熟知、成為可以信任的人,為在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調研的過程也是他“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過程。”張建說,這次調研的時間跨度大,涉及黨建、產業、資源、生態、民生等7大項205小項內容,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內容上都很考驗人、鍛煉人。
為國情調研報告做的每一次走訪入戶,對張建來說“都是一堂課”。這些“上課”所得,為他的成長充了電。今年,張建已到組織部門工作,但幫助西來村發展,依然是他的使命之一。他和西來村一直在對接,爭取早日把調研報告中提出的一些建議、做法落地見效。而有些收獲,則受益終身,“比如養成了調查研究的好習慣,面對今后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能夠做到多調查、多研究、多思考,在不斷破題解題中持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