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陵前鎮大寨村黨支部書記 呂剛
大寨村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北部,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和豐富的紅色文化底蘊:1926年成立農民協會,1927年2月成立渭北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大寨村黨支部。
呂剛(中)和村里的老黨員在一起。
我爺爺是一位老紅軍,當年在一次戰斗中腿部中彈,被安排到老鄉家養傷,敵人進村搜捕,危急時刻老鄉給了爺爺一盞油燈,把他藏進地道,躲過了搜捕。很多年以后,那盞老油燈依然擺在爺爺的房間,后來村里建黨史館,我把這盞珍貴的油燈捐給了黨史館,希望油燈背后的故事能流傳下去。
從小受到紅色故事熏陶的我,成了大寨村黨支部書記。依托地處渭北革命根據地核心區的獨特優勢,大寨村持續發力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打造紅色村莊。2021年爭取資金600萬元打造三原縣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建成以來接待省內外參觀學習人員4萬余人次。2022年規劃建設長760米的渭北革命歷史文化長廊,成為展現渭北紅色印跡的一處新地標。
為給群眾蹚出一條致富路,村黨支部多次組織群眾外出參觀、調研,引進櫻桃新品種,由黨員干部帶頭試種。經過多年發展,櫻桃產業目前已成為大寨村的特色主導產業。每年四五月份,櫻桃園里掛滿一顆顆瑪瑙一樣的“渭北紅”櫻桃,晶瑩飽滿,果農們忙著采摘、裝箱,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目前,全村共有櫻桃專業合作社7家、電商20余戶,種植櫻桃面積2000余畝,實現年經濟收入4000余萬元。“渭北紅”櫻桃成了群眾的致富密碼。
大寨村
走進大寨村,綠樹成蔭的街道、寬敞美麗的廣場、鱗次櫛比的美麗庭院,一幀幀鄉村美麗圖景映入眼簾,生機盎然。近年來,大寨村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先后修建水泥路13公里、U型渠18公里,改廁580戶,清潔能源改造550戶,安裝太陽能路燈120盞,建設公共文化廣場5個,配套設施齊全,處處“舊貌”換“新顏”。
群眾口袋“鼓”了起來,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大寨村先后榮獲“陜西省村級黨組織標準化示范村”“陜西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今年怎么干?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推進“五個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我們深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現在,村里正積極謀劃“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特色產業+餐飲商貿”發展模式,努力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優勢,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增加村民收入為重點,沿著渭北革命先輩的足跡砥礪前行。 (呂剛口述 本報記者許露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