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位于中國南疆北部灣畔,位于海上絲綢之路和西部國際陸海新通道的重要樞紐地帶,是廣西唯一既沿邊又沿海的市轄區,也是我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海陸河相連接的縣區。
近日,記者就深化“海邊山黨旗紅”黨建品牌建設抓實基層黨建,專訪了防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甘英喜。
記者:甘部長,請您結合防城區的區位特色,介紹一下“海邊山黨旗紅”的內涵。
甘英喜:好的。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開展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動的部署要求,立足于全市“海、邊、山”獨特區位優勢,著眼于構建“百里邊關紅”“千里濱海紅”“萬里萬山紅”特色黨建帶,防城港市委提出建設“海邊山黨旗紅”黨建品牌,目的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服務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建設。
防城區這方面的發展優勢明顯。一方面作為全市唯一囊括“海邊山”區位要素的縣市區,也是唯一同時滿足“百千萬”特色黨建帶建設條件的縣市區,全盤對標對表推進“百千萬”特色黨建帶對于防城區既是考驗,更是難得的機遇。另一方面,防城區可供打造和提升的黨建示范點數量較多、質量較優。特別是去年以來創新出臺《防城區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及聯建聯治聯產黨建示范帶實施方案》,統籌整合資金1.63億元,推動11條聯建聯治聯產黨建示范帶建設,十萬山溪水龍蝦、那巴芋蒙等一批特色集體經濟項目初具規模,村級集體經濟總量位列全市第一,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品牌效應逐步凸顯。
記者:在轉化優勢深化“海邊山黨旗紅”品牌建設方面,防城區有什么亮點舉措?
甘英喜:今年以來,防城區堅持以“海邊山黨旗紅”黨建品牌為引領,聚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充分釋放“海”的潛力,高標準發展海洋漁業產業,將涂海藝術村打造為“黨建+藝術+鄉村”新業態的全市文旅融合示范代點,打造海邊網紅民宿助推上半年白龍村村級集體經濟增收50萬;立足“邊”的優勢,在抵邊鄉鎮全面推行國門黨建聯盟機制,助力峒中公路口岸(含里火通道)籌備升級國家一類口岸驗收開放,促進邊境貿易回升;做好“山”的文章,高質量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持續擦亮“中國肉桂之鄉”“中國八角之鄉”“中國三大香料基地之一”的名片,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扶隆鎮八角入選2023年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項目,防城區香料產業示范區榮獲廣西四星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
結合實際,我們提出基層黨建工作“1313”總體思路,即:以擦亮“海邊山黨旗紅”黨建品牌為一個重點目標,深化“百里邊關紅”“千里濱海紅”“萬里萬山紅”三條特色黨建帶建設,以推進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動為一個主要抓手,實施“固本強基·提質增效”“提檔升級·示范創優”“鄉村振興·黨員領航”三大專項行動。
記者:數字凝煉還需落細落實,我們區具體是如何踐行“1313”這個思路的?
甘英喜:首先是繪出“作戰圖”。高站位研究部署,由區委專題研究部署推進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提升年、“海邊山黨旗紅”黨建品牌等工作,區委書記帶領各常委到所掛鉤聯系鄉鎮督促指導基層黨建工作。清單式掛圖作戰,重點打造4個示范鄉鎮、32個市級示范點。大力實施三大專項行動,在夯實黨建基礎、打造示范樣板、培育先鋒黨員等三方面靶向發力。
其次,強化“一盤棋”。聚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將推進“海邊山黨旗紅”黨建品牌與11條“聯建聯治聯產”黨建示范帶建設有機融合、一體推進。突出邊關優勢,以邊境產業振興為目標,創新“黨建+”發展模式,全力建設鄉村振興產業聯盟大黨委、農特產品展示館,推動形成上下聯動、左右貫通的邊境基層黨建工作一體化格局。彰顯濱海特色,推行“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推動黨建+鄉村振興、黨建+文旅產業、黨建+海洋漁業、黨建+重大項目有新亮點。
三是用好“指揮棒”。針對年內既定的黨建目標任務,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向上級、從各方爭取項目資金、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4700多萬用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把落實市、區“海邊山黨旗紅”黨建品牌建設系列文件納入區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要點、區委組織部工作要點以及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基層黨建“紅黃綠”預警機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記者:在“海邊山黨旗紅”品牌建設過程中有哪些困難,打算如何統籌推進?
甘英喜:困難的確不少,一是整體黨建基礎“良莠不齊”。二是示范創建面臨“無米之炊”。突出表現為硬件不硬、軟件偏軟,投入不足。三是基層組織作用“發揮不足”。對此,我們積極尋求突破,一是全力以赴優化整體設計,加快從“有皮無骨”向“有血有肉”轉變。在打造特色黨建帶上實行重點任務領辦全過程負責制,明確任務目標、完成時限,由領辦人研究制定各重點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同時,加強監督管理和后續培育,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各具特色、覆蓋全區”的黨建示范點網絡。
二是全力以赴統籌協調推進,加快“單打獨斗”向“合作共贏”轉變。開展“強村帶弱村”活動,采取以強帶弱、以大帶小、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等方式,推動以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村為中心,聯合地域相鄰、村情相近的村共同發展特色產業,帶動集體經濟提質增收。同時持續整合全區各級各部門人、財、物資源,政策、資金、項目等優先安排到示范鄉鎮、村、屯、點,形成服務指導基層的工作合力,齊心協力推動“百千萬”特色黨建帶建設。
三是全力以赴抓實隊伍建設,加快“盲干硬干”向“能干善干”轉變。通過開展專題培訓、支書業務“大學習”“大比武”等活動,提升基層黨組織書記能力,并依托鄉鎮(街道)青年人才服務中心,源源不斷把各方面先進分子和優秀人才吸收到黨內來;采取赴示范點現場觀摩、召開經驗交流會等形式,把點上的經驗做法總結推廣到面上,“線上+線下”,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示范點的典型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推動全區基層黨建工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