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調研是選調生在村期間的一項重要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了解實際,就要掌握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每一位到村任職的選調生都要心懷“國之大者”,主動開展國情調研,在更接地氣的農村條件下、更貼近農民群眾的艱苦環境里了解農村、錘煉作風、增長才干。
提高調研認識,明確工作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組織上安排年輕干部去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是信任更是培養,年輕干部應該以此為榮、爭先恐后?!卑凑罩醒虢M織部要求,選調生在村任職期間要開展國情調研,第1年走遍所在村所有住戶,梳理出1套全村綜合情況報告;第2年離開農村之前,形成1份關于當地發展的綜合性專題調研報告。
國情調研是推動選調生了解社情民意、培養基層情懷、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載體,是幫助選調生提升學習研究、綜合分析、溝通協調等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領導干部了解和掌握選調生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參考。選調生從學校一步走進了機關,在原有“知識庫”基礎上,除需要自覺更新鄉村振興、農村治理、基層黨建等中心任務的理論知識,還需要修煉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要放下身段,“耳聽八方”聽民意,“眼觀六路”察民心,本著“知屋漏者在宇下”的理念,在農村廣闊天地里有所作為,為做好國情調研打牢思想根基。
做好調研方案,夯實工作基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調研方案是調查研究工作開展的綱領。毛澤東同志提出,調查研究要定調查綱目,要有大綱,還要有細目。
確立一個主題,做到心中有數。把需要調查的方向和目標盡可能想全想深,明確調研是總結典型經驗還是解決問題,是為推動重點難點工作還是為領導提供決策參考,充分占有資料,吃透中央到地方的政策精神,掌握有關業務知識,在縣區黨委組織部的指導下,確定一個調研主題。
精準調研對象,做到眼里有人。選取調研對象要突出代表性、典型性以及全面性,本著以小見大、解剖麻雀的原則,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對象都要顧及到,處理好部分和整體的、特殊和普遍的關系,尋計問策要“找對人”“問對事”“總結對規律”,“入山問樵、入水問漁”,要有充分的人和事例作證調研。
合理安排時間,做到手上有策。國情調研貫穿選調生在村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科學安排時間進度,明確入戶走訪、搜集材料、學習政策、座談交流以及調研報告的定題、初稿、修改、定稿、報批的時間表,使各階段工作在規定時間內有序高效推進。
統籌調研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眹檎{研的調研方法要貫徹群眾路線,只有進家門、察實情、聽民聲,了解農民群眾想什么、盼什么,走訪黨員、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和貧困戶,才能摸透實情、提高效率。
調研途徑上,用好聯系服務群眾的各種渠道、機制和載體,可將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個別走訪、查閱資料、問卷調查、視頻連線等形式相結合,也可以把調研融入日常生活,逛菜市場、走親訪友、乘坐公交時主動了解村情民意。
調研力量上,可邀請結對幫帶的縣級領導全程指導;可請熟悉情況的鄉鎮機關同志予以支持;可聯合熟悉的選調生幫助調研;可邀請原學校的老師、在校生和校友參與調研,必要時還可以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研究機構力量共同參與。
調研語言上,需要換位思考,甘當農民群眾和鄉鎮干部的小學生,虛心向他們請教;應充分考慮受訪者的家庭背景,善用農民群眾語言,善用農村溝通方式,樸實接地氣,邊聊邊問、循循善誘,和農民群眾談得來、合上拍,讓農民群眾主動打開話匣子。
求精調研報告,打造優質成果
“棗花雖小結實成”。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就要抓緊撰寫調研報告。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修改完善、推敲潤色,形成一篇高質量的調研成果。
如實反映情況上,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應本著對黨和人民事業負責的態度,客觀、準確地反映實際情況,總結好的工作經驗,突出問題導向,不規避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動將重大風險隱患和苗頭性問題提出來,試著找解決方法。
甄別調研素材上,注重考證素材的真實性,搜集準確的數據,綜合考慮時效性,力求事例的生動鮮活,盡量減少抄錄已經形成的政策文件、報告總結和信息簡報。
完善報告內容上,要反復推敲、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可以請教有關方面專家、鄉鎮領導干部、組織部門干部等審核報告,對政治性、常識性問題認真把關,確保內容站位準確、方向正確。
運用報告成果上,對調研報告中形成的有益經驗可運用到基層實際工作中,作為制定政策制度的參考借鑒。各級組織部門牽頭及時開展內部評選和總結,引導選調生相互借鑒好的經驗做法,可將優秀調研報告匯編成冊,還可以安排作者在培訓班、座談會上傳授經驗、分享體會,激勵選調生打造如《郝家川調查》這樣的沾滿泥土的鄉村調查示范樣本。
?。ǚ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組織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