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帶來的問題,必然要回到發展中去解決。就遠郊村黨組織建設具體內容而言,短期內有以下幾條現實路徑可供參考。
一是全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摸清底數,看準門路,對村里的“三資”進行摸底、核查,搞清家底、挖掘資源,找準發展模式。加大黨支部書記培訓力度,首先要進行思想教育,解決思想問題,跳出守攤子的思想桎梏,然后再進行業務培訓。同時要加大財政、金融、土地、人才扶持力度,積極引入民間資本。
二是切實落實鄉鎮黨委抓農村黨建主體責任。黨建薄弱地區鄉鎮黨委要主動作為,自覺扛起抓好農村黨建的政治責任。突出組織委員和黨建宣傳員的職責主業。建議參考紀檢監察機關“三轉”,特別是轉職能,突出組織委員組織工作這個職責主業。打好“隱績”與“顯績”考核組合拳。落實鄉鎮黨委書記抓黨建第一責任人,適當提升黨建工作考核權重,并量化、細化標準,使其在考核中能有較好的區分度。統一思想破解“兩張皮”思維。不僅要加強組織委員和村黨組織書記的黨建理念和業務培訓,還要加強其他黨委委員,尤其是黨委書記和分管黨群工作副書記的黨建理念培養,把建設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庫作為長期工程來抓。
三是不斷提升村黨組織的組織力。組織力主要指基層黨組織為實現工作目標,發揮職業功能,完成職責任務的能力。持續優化內部結構。加強本地年輕黨員的發展,把功夫用在平時,從等群眾遞交入黨申請書,到主動引導有培養潛質的年輕人向黨靠攏。加強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政策理論、法律法規,增強基本素質,提升服務能力。認真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把對黨的覺悟外化于行。提升組織生活質量。要嚴格執行組織生活制度,每月組織生活內容要提前謀劃,同時鄉鎮黨委要按月督察村黨組織每月組織生活開展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通報和解決。要豐富組織生活內容和形式,以提高黨員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避免內容空洞虛化。
四是著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做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必然要加強農村百姓精神文明建設,筑牢群眾信仰基石,穩固農村意識形態陣地。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建設。采取符合農村特點、貼近農民生產生活的方式,開展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普及科學文化常識。重點圍繞農業生產、生活百科、環境保護、網絡通信、唯物主義等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使群眾科學高效地生產,健康舒適地生活。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重視農村外出人員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