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近年來,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走出了一條抓黨建促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永聯之路,形成了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共同繁榮的城鄉發展新格局,呈現出一幅小鎮水鄉、綠色工廠、現代農莊、文明風尚構成的美麗畫卷。
關鍵詞之一:共同富裕。1970年圍墾建村時,永聯村僅有254戶800多人、700多畝土地。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斗,方圓面積發展至12平方公里,2021年,村集體可用財力3.7億元,人均純收入突破6萬元。如今的永聯村,致富有崗位、住者有宜居、老者有頤養、學習有獎勵、看病有優惠。在永聯村,學校像花園、工廠像公園、房前宅后像果園,全村像個天然大公園。村強、民富、人和,充分展現了永聯村的新時代農村幸福民生畫卷,成為遠近聞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全國人大代表、村黨委書記吳惠芳認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從上世紀90年代初“獎農補副”,到1995年前后的“凡是永聯人,人人待遇都平等”,再到如今村里依托永鋼集團分紅、店面租金收入、實體公司經營收入,建立了多項福利保障制度,每人每年分配現金約1萬元,所有永聯人共享這片土地上的發展成果。
關鍵詞之二:綠色發展。永聯村始終堅持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生態旅游、生態黨建“四位一體”建設一同推進,探索“生態黨建”的實踐路徑,以“生態黨建”引領集聚鄉村振興新動能,以“黨建生態優化”引領,走出一條具有永聯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永鋼集團樹立“生態黨建”理念,即通過共同的信仰凝聚人、共同的價值引領人、共同的成就感染人,打造命運共同體,培養利他哲學觀,營造黨員幸福感,將集團、社會、家庭、黨員和群眾聯系在一起,實現信仰、使命、思想、文化、行為的融合,打造企業與黨建工作的共榮共生、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集團在全行業率先完成質量、能源、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測量管理五個體系的整合,成為冶金行業首批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的企業,獲工信部“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認定,被國家節能中心評為“推動綠色發展示范基地”。
關鍵詞之三:“三治”融合。進入新時代,傳統的管理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城鄉基層治理的現實需求。永聯村黨委敢為人先,積極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其主要做法是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即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法治中的領導作用、在鄉村自治中的推動作用、在鄉村德治中的表率作用。一是堅持法治,幫助厘清職責、理順關系。二是推動自治,實現當家做主、齊抓共管。具體做法是議事團體議難事,代表大會議大事,樓道小組議瑣事,媒體平臺議丑事。三是強化德治,以德引人向善、淳化民風。堅持共建共享,扶貧幫困,讓愛心在互助中兌現;文明創建,讓良好風尚成為最靚麗的風景。村黨委建立健全鄉規民約、村民議事會、百姓參政團、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等,激發基層群眾參與自治的主人翁意識,打造“三治”融合新模式,成為新時代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的鮮活樣本。
(作者為江蘇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