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正在扎實有序推進,黨員干部要真正做到“沉下去”,更要讓問題、對策和成果“浮上來”,用沾滿泥土的鐵腳、遠近高低的研判、矢志不渝的初心寫實調查研究“大文章”。
深入學習勤思考,在找準調研切入點上求實效。“天黃有雨,苗黃缺肥。”解決問題要知其癥結、明其病灶,然后遍尋良方、對癥下藥。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調查研究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得傾聽民聲、匯聚民智,必須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力量。”要問計于民、拜民為師,納群策、借群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唯有做到“群眾的呼聲在哪里,調研的主題就聚焦哪里”,調研才有“煙火氣”、生命力。
深入一線掌實情,在找準問題關注點上求實效。調查研究成效要看發力方向是否準確,經濟發展是否推動,人民利益是否最大程度保障。掌握實情、找準問題,是做好調查研究的前置條件和必備因素,特別考驗黨員干部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本領。調查研究如果“隔離一層”就如“霧里看花”,隔擋的是一線的問題和矛盾。要甘當小學生“不恥下問”,要以一股擰勁“刨根問底”,更要“反躬自問”是否對得起人民,由點到面,擴面成線,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統籌兼顧,重點突破,由解決一個問題延伸到同類一批問題的解決,從而高效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深入推進解難題,在增進民生福祉點上求實效。“一題多變”是指調研成果能應用到相近、相似的實際問題上,對一類問題起作用,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關聯性。調研中的問題大多是發展中的問題,大多是民生的問題,讓群眾智慧、富民之策融入到調研報告中,調研才有生命力、可行性。搞調研千萬不能形式主義,要真正把功夫下到辦實事、求實效上。要加快工作落實,對確定的方案,要根據計劃表、任務書,加快制定措施,落實解決到位;調查研究既作為決策的前提條件,又是我們破除發展瓶頸、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是否聚焦社會焦點、民生需求、時代脈絡,決定著調研成效和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