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主要是街道鄉鎮和村(社區)的治理,其中,基層治理的“壓艙石”是街道鄉鎮,基礎則是村(社區)。基層治理必須從村(社區)抓起。
“四議兩公開”影響深遠。“四議兩公開”發端于河南鄧州。實踐證明,“四議兩公開”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是一個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領導群眾的循序漸進和公開透明的過程;在民主的基礎上集中,又在集中的指導下民主,通過提議、商議、審議、決議四個步驟,將決策民主具體化,將協商民主程序化,把村級重大事務決策及監督納入程序化軌道,是落實協商民主的一種決策程序;按照“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的原則,讓黨支部意圖和黨員意志、村民意志得到充分表達、充分交流、充分尊重、充分體現,妥善處理了黨組織與群眾自治組織的關系、黨員大會與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的關系、村干部與村民群眾的關系,是推進基層群眾自治的一種成功實踐。
“廣陽經驗”值得推廣。“廣陽經驗”是北京市房山區拱辰街道南廣陽城村創造的,其精髓是“黨建引領、協商民主、契約治村”。黨建引領是基層治理之魂,協商民主是基層治理之本,契約治村是基層治理之道,群眾自治是基層治理之基。“廣陽經驗”與“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一樣,都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成功探索。
村(社區)治理,是生活品質的記錄儀,事關群眾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幸福感;是治理能力的試金石,事關國家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事關黨的組織基礎、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基層治理現代化,尤其是村(社區)治理現代化,關鍵是抓好高質量黨建這個龍頭,抓好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這三條紐帶,抓好高質量治理和高質量發展這兩大抓手。
作者為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原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