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和縣對貧困家庭的危舊房進行改造,使他們住上安全房。圖為南和縣駐蘇史張村精準脫貧工作隊隊長豆占華(右),幫助蘇合新、任金鳳老兩口在改造完成后的小院里掛國旗。(本報資料片) 記者 趙永輝攝
打贏脫貧攻堅戰,2019年是極為關鍵的一年。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好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
“2018年,我省25個貧困縣通過驗收脫貧出列,65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但是脫貧攻堅的任務依然很重?!背鱿蓵拇?、委員認為,從穩定脫貧難點來看,貧困戶實現“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相對容易,但實現“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難度較大,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精準破解“三保障”突出問題,確保實現高質量脫貧。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家庭“翻身”有希望
1月10日,在石家莊召開的2019阿里巴巴技術脫貧大會上傳出好消息,阿里巴巴將與我省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幫助河北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其中,教育扶貧是阿里巴巴脫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認為,從致貧原因看,因學致貧占很大比例,這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對于許多貧困家庭來說,接受教育才有“翻身”的希望。2018年我省落實“三免一助”政策,資助貧困家庭學生9.7萬人,提升了教育扶貧水平。
“教育是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省人大代表、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校長裴紅霞建議,要發揮優質學校的資源優勢,全面實施教育精準扶貧,輻射帶動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當下,由優質學校帶動提升山區學校的辦學質量,是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有力抓手?!迸峒t霞代表說,2014年以來,石家莊外國語學校開始探索山區教育精準扶貧實踐模式,5年來,該校堅持對贊皇、平山等山區6縣12所中小學校進行精準幫扶,使12所山區學校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其經驗在全省大力推廣。在該校的帶動下,全省已有493所文明校園結對幫扶826所貧困地區中小學校。
代表委員們呼吁,在進一步完善資助政策體系、優化貧困地區教育布局的同時,我省應建立社會扶貧激勵機制,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教育精準扶貧,發揮教育扶貧脫貧的關鍵作用,提升貧困人口脫貧的可持續性。
補齊基層短板,全力阻止“病根”變“窮根”
4年前,巨鹿縣小官莊村66歲的貧困戶高奎印突患腦梗癱瘓在床,老伴患有小腦萎縮也癱瘓在床。一人失能,全家受累,他的兩個兒子只能在家照顧老兩口。
針對高奎印這樣的失能老人,邢臺市啟動了重度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險,破解“醫養兩難”的困境。從2018年初開始,兩個兒子每月共掏1260元,讓高奎印搬進了城關鎮福緣居醫養結合中心,包吃包住,還有醫護人員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
統計顯示,四成農村貧困人口是因病致貧?!皬囊恍┴毨У貐^的情況來看,政策保障覆蓋面不廣、基層醫療機構缺醫少藥、醫療服務能力薄弱等,是導致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癥結所在。”代表委員們提出,必須在因病致貧返貧問題上下功夫,加快補齊基層健康扶貧這塊短板,防止百姓“病根”變“窮根”。
據了解,目前,我省已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通過加大健康扶貧力度,全省因病致貧返貧人口由2016年的138.4萬減少至2018年11月的21.4萬人,減少117萬人。
“脫貧攻堅到了最吃勁、最要緊的關頭,健康扶貧至關重要?!笔≌f委員,邯鄲市肥鄉區政協副主席、區中心醫院院長霍喜娥告訴記者,現在,貧困群眾在該醫院看病,報銷完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后,還可以享受到“一免四減”(免收掛號費,減收5%治療費、20%檢查費、30%手術費、50%住院床位費)優惠政策,以及貧困住院患者先診療后付費政策,“目前在我們醫院,貧困患者住院費報銷比例達到了94%。”
她建議,加快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遠程醫療和大數據運用等措施,將資金、項目、政策向貧困地區傾斜,全面加強對貧困地區各級醫療機構對口幫扶工作,解決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醫療資源短缺、診療技術落后、人才流失等問題,讓更多百姓留在基層看病。
去年下半年,我省出臺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在實施醫療托底保障、提升貧困地區基層服務能力等10個方面,為貧困群眾送上健康“大禮包”。省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教授馬勝祥建議,一方面要把健康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各貧困縣應結合縣域實際,在提高貧困群眾醫療保障水平上出真招、見實效。
保障住房安全,讓貧困群眾搬得出能致富
搬出窮窩窩,過上好日子。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淶源縣箭桿河村貧困戶羅蓮坤不僅住進了縣城安置區有暖氣的樓房,還在縣城扶貧產業園實現了就業,月收入2000多元。
易地扶貧搬遷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2018年,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取得階段性進展,截至去年底,累計實現搬遷安置16088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1020人,超額完成年初省政府確定的搬遷目標任務。
隨著搬遷政策落地和工作落實,搬遷安置群眾的幸福感不斷增強。省人大代表、省發改委主任黨曉龍說,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今年我省將持續發力、再接再厲,完成已納入國家計劃的剩余4.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安置,確保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年底前全部完成。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去年,我省堅持實施集中安置區與產業園區“兩區同建”,不斷強化就業扶持,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全省規劃配套建設的449個產業園區(項目)已建成213個。
黨曉龍代表說,2019年,我省將繼續大力實施“兩區同建”,統籌做好勞務輸出、技能培訓,多渠道增加搬遷群眾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配套建設,補齊工作短板;推動農民變市民、村委會變居委會,落實社保、教育等接續政策;加快推進拆舊復墾,盡快實現收益變現。
保障貧困群眾住房安全,是脫貧攻堅的又一塊“硬骨頭”。代表委員建議,要打好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和“空心村”治理組合拳,夯實住房安全保障,圓貧困群眾安居夢。
據了解,我省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列入2017至2018年度計劃的9.3萬戶危房改造任務已全部竣工,2018至2019年度安排改造任務4.9萬戶已全部開工,竣工4.5萬戶。
針對有的危房改造項目,政府叫好、農民不買賬的情況,代表委員們呼吁,本著“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把農村危房改造與鄉村規劃、環境整治相結合,與公共基礎設施布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相銜接,加快小城鎮、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加大社會公共服務覆蓋面,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群眾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