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福建明溪縣人民法院聯合縣扶貧辦開展扶貧領域司法救助需求排查摸底活動,針對貧困戶追索勞動報酬、主張各類賠償款等問題,統一建立臺賬,制定幫扶方案,推動司法服務扶貧工作落到實處。他們開辟扶貧領域案件綠色通道,建立快立、快審、快執機制,簡化貧困戶減免訴訟費辦理程序,發放司法救助金10萬余元,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近年來,隨著國家法制建設日趨完善,廣大農民朋友的維權意識越來越濃,應該說這種趨勢十分喜人。但與此同時,法律服務的費用也越來越高,貧困農民打不起官司的現象不在少數。據悉,某市郊農民懷疑一個化學廠排放的污染物毒死了他們的百畝蔬菜,意欲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然而一打聽,一種蔬菜的鑒定費用高達2萬元,幾種蔬菜就要10多萬元,交不起錢,老農最后只好走上了上訪路。類似的案例并非個別,如果打不起官司,得不到司法救濟,一些貧困農民受到不法侵害時,不能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就只能走上訪維權之路,有的甚至采取斗毆、自殘等極端方式,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誘因。
客觀地講,相對經濟發達地區,貧困農村的案件可能并不起眼,這些案件社會影響不大,辦理這些案件也不顯山露水。但對于貧困農民來說,一個小案件就是一個家庭的大事件。比如,幾百元的假劣農作物種子,可能讓農民朋友顆粒無收;一個包工頭的卷款跑路,就讓農民工一年的辛苦勞動付諸東流;少數腐敗人員對扶貧款物的截留侵吞,會讓很多農民脫貧的希望成為泡影等等。
毋庸置疑,這些現象和問題,必將影響貧困家庭的生計,影響當地脫貧攻堅的進程,也傷害了廣大農民朋友的心,影響了司法機關的執法公信力,削弱了黨和政府在農村地區的執政基礎。明溪縣人民法院積極參與到精準扶貧行動當中,為涉案困難群眾提供有效司法救助,不僅是為推動脫貧攻堅做貢獻,也彰顯了“司法為民”的宗旨與溫度。
據介紹,“因案致貧”和“因案返貧”是當前影響脫貧攻堅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各地實踐看,嚴懲扶貧領域違法犯罪,為脫貧攻堅提供法律助力,各級司法系統大有可為。公安、檢察、法院等司法部門,要將司法救助融入脫貧攻堅大局,將司法救助與精準扶貧進行精準對接,傾心盡力為涉案貧困農民排憂減負,對涉農領域違法犯罪實施精確打擊。譬如,對困難農民提起的維權案件,開啟專門的綠色通道,及時調查、審判和執結;對涉貧當事人緩減、免交訴訟費,將司法關懷真正送到貧困戶的心坎里。
在完善司法救助機制的同時,還要切實加強對精準扶貧的“精準監督”,緊盯國家扶貧政策尤其是有關款物的落地落實,堅決保障扶貧政策不走樣、扶貧款物不跑冒,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這是司法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迫切需要,也是踐行“司法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