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鄉,何六妹的眼淚就沒停過。最近,離開家鄉25年的瑤族婦女何六妹,在重慶市永川區扶貧干部的護送下,驅車近10個小時,行程700公里,回到了位于貴州省黔南州大山深處的荔波縣瑤山瑤族鄉菇類村懂蒙組。
親人相認的一幕,讓關門山村第一書記鄧德學長舒一口氣。重慶市永川區來蘇鎮關門山村,是市級貧困村。25年前,何六妹認識了前夫,隨他回到關門山村,當時的聯系手段不多,六妹和家人失去聯系。前夫去世后,何六妹改了嫁。何六妹沒有戶口,這是鄧德學在走訪貧困戶時發現的。因此,她辦不了身份證,也辦不了結婚證,一直沒能走出來蘇鎮。雖然是貧困戶,可也享受不到任何政策。
給何六妹找到家、辦戶籍,成了鄧德學的“心病”。為了她,關門山村專門成立了尋親組。19歲就離開家鄉,何六妹能記住的信息不多,只有“貴州”“荔波縣”“瑤族”等。
憑著這些碎片信息,尋親組發動各方力量尋找。直到今年3月,在無數次的失敗之后,終于找到何六妹的哥哥何老四。在2016年,因為“失蹤”多年,何六妹的戶口已被當地公安機關注銷。要送何六妹回家,還要盡快恢復何六妹的戶籍,永川的干部很快達成共識:幫她回鄉認親!
“望了一下午,我一眼就認出了六妹。”84歲的老母親一會兒笑,一會兒又要揩去眼角的淚滴。一手拉著女兒,一手拉著初次見面的外孫女,老人的手久久不愿松開。第二天,當地派出所專門辦理了何六妹的戶籍恢復事宜。鄧德學說,下一步,是幫六妹把戶口遷回去,再爭取給她安排個公益性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