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記,感謝您幫我賣土豆,幾個月的醫藥費有著落了。”說這話的是陜西白河縣麻虎鎮太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曹家銀。曹家銀今年56歲,身患糖尿病,常年吃藥,去年因土豆賣不出去沒錢買藥急得團團轉。白河縣發改局駐太和村第一書記劉家文了解情況后,幫其聯系銷路,將曹家銀家的土豆全部賣出。
太和村有貧困戶319戶930人,是全縣深度貧困村之一。村里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嚴重。劉家文思索著,如何將撂荒的土地利用起來?
麻虎鎮的主導產業是紅薯,鎮上又有專門經營薯類的加工企業,何不引導村民種紅薯?劉家文把想法告訴村書記。“想法是好,但紅薯種在山上,必須修一條通往山上的路。”村書記說。“我來想辦法。”劉家文提出的修路項目得到了發改局的支持,款項很快就落實了下來,新路很快投入使用。隨后,劉家文和村兩委又動員貧困戶薛大年成立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50畝種植紅薯,為16名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人均年增收1萬余元。 梁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