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突破300億元大關,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四川宣漢,緣何在底子薄、基礎差、貧困程度深的現實基礎上創造出如此成績?探尋背后的原因,源自有一大批擔當作為的干部。
近年來,四川宣漢縣探索建立“四為”機制,從教育引導、激勵關懷、懲戒約束、典型示范4方面入手,有效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
強化教育引導
讓干部“想要為”
“面臨機遇與挑戰,宣漢發展如何,取決于黨員干部有多大擔當作為!”近日,宣漢縣召開2019年第三季度形勢報告會,達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對全縣黨員干部說。該縣每季度召開1次形勢教育報告會,讓干部及時了解國際國內形勢和縣域發展情況,激發主人翁意識。
該縣常態開展理論、黨性、形勢、底線思維“四項教育”,引導干部樹牢為黨盡忠、為民盡責信念。堅持和運用好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基本制度,推行黨委(黨組)“會前必學”制度、干部教育培訓學時積分制度、科級干部任前理論考試制度。建立以縣委黨校為中心、10個鎮村干校為補充、若干農民夜校為基礎的“1+10+N”教育培訓體系,每年對全縣干部群眾全覆蓋開展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訓。
在各單位大力推進“三講三問”活動,每季度黨員領導干部講1次黨課,每月邀請1位老干部到單位講優良傳統,每周由1位干部分享干事創業心得,每名干部每日三問自身“我到單位為什么、單位要我做什么、我為單位干什么”。
加大激勵關懷
讓干部“敢去為”
宣漢縣普光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豐雪因工作出色,今年被直接提拔到渡口土家族鄉擔任鄉長。
“比我資歷老的那么多,沒想到我能提拔為鄉長。”豐雪自己沒想到,卻在組織的視野之中。別看豐雪是一名女干部,在脫貧攻堅和整治不正之風中,同事評價她是一名敢沖敢打的“女漢子”。正是基于不看資歷看作為的標準,組織選中了她。
該縣出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11條措施,從重視選用基層干部、暢通人才流動渠道、注重關懷幫扶、優秀村干部享受副科級經濟待遇等方面亮出11條“硬招”。在機構改革中集中提拔重用了一批像豐雪一樣“肯擔當有作為”的干部,鮮明了“重一線、重實績”用人導向,打破“論資排輩”現象。
同時,該縣采取縣領導走訪聯系、單位主要領導定向聯系等方式,對有困難的干部進行幫扶。針對基層干部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大力開展干部心理健康關愛行動,設立干部心理健康關愛中心,開展心理健康診治,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心理健康拓展訓練。
逗硬懲戒約束
讓干部“必須為”
宣漢縣在今年開展的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專項行動中,因脫貧攻堅工作履職不力,2名鄉鎮黨委書記受到停職或免職處理、5名第一書記被組織約談、117名幫扶責任人被通報批評,用逗硬問責促進干部真幫實扶。
該縣出臺領導干部日常行為量化監督管理藍黃紅三級預警實施辦法、黨員干部職工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問責辦法等剛性文件,明確干部6項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情形,以及約談、書面檢討、公開道歉等8項問責處理方式。
常態推行“末位約談”制度,定期對重點工作推進排名落后、降位較多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敲打提醒,對連續3次以上排名墊底的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經辦人員,采取停職、離崗學習、調整崗位等方式進行處理,反促干部擔當作為。
同時,宣漢出臺容錯糾錯機制,明確7項可申請容錯處理的條件,5項免予問責、處分或從輕、減輕處分的情形,旗幟鮮明地為擔當作為者撐腰鼓勁。
抓好兩頭示范
讓干部“爭先為”
“雖然年齡大了,退出了領導崗位,但我有經驗,還要繼續發揮余熱!”當過縣林業局長、農辦主任的王正倫退職不懈怠、退位不褪色,再擔重任當起了巴山大峽谷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辦公室主任。像王正倫這樣的卸任干部在宣漢還有很多。他們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旅游發展等工作一線,奉獻著余熱。
宣漢縣在干部管理中注重“抓兩頭、帶中間”,一頭是激勵卸任干部發揮余熱,一頭是促進年輕干部成長。系統梳理分析全縣卸任干部年齡、經歷、專業、健康、意愿情況,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黨建等重點工作,設置項目管理、巡察督查、信訪維穩、招商引資等崗位,采取用人單位和卸任干部“雙向選崗”模式,推動卸任干部全部“重新上崗”,并賦予其調度人員、資金分配、參與決策等職權,同步納入“容錯糾錯”適用范圍。
深入實施“墩苗計劃”“育苗工程”,采取組織推薦、個人自薦、公開選拔等措施建立優秀年輕干部庫,推進年輕干部“鑄魂工程”遞進培養3年行動計劃,完善年輕干部“上掛、下派、外培、內轉”機制,建立符合年輕干部成長規律的“一線培養、適時使用、定期調整、有進有退”培育機制。目前,35歲以下科級領導干部有142人,其中黨政正職達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