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團隊與校內外導師、帶隊老師集體合影。 鮑宇婷攝
2019年7月,南京審計大學潤園書院社會實踐小分隊來到江蘇省漣水縣,感受鄉村振興的時代脈搏。
在陳師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隊員們發現里面服務配套完善,道德講堂、書畫展廳、圖書閱覽室、健身活動房、健康咨詢室等一應俱全。街道負責人介紹,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陣地,暢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做到了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使文明實踐活動“辦在百姓家門口”,“走進百姓心坎里”。
“社會實踐越往基層去,就越能貼近時代;越是在現場,就越能自我賦能?!睂W子們發出由衷的感慨。
漣水縣陳師街道紅旗村是該縣婦女議事會6個試點村之一。試點村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學子們展開了以“婦女和婦聯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獨特作用”為主題的調查,先后走訪了省委駐漣水幫扶工作隊隊員、紅旗村干部,參觀了女企業家創建的“婦女微家”,并深入田間地頭發放問卷等。通過調查,他們認識到農村婦女既是發展經濟的主體,也是家庭、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婦女議事會不僅暢通了婦女訴求表達渠道、也為協調和保障婦女權益提供了有效平臺。針對目前存在的技能培訓、家風建設、基層治理等方面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學子們給出建議:既要發揮婦女在產業振興中的主體作用,也要發揮在文化振興中的獨特作用,更要發揮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釋放鄉村振興中的“她力量”。
陳師街道合心村去年成功入選江蘇省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是實踐團隊的調研重點。該村利用緊鄰淮安機場以及省道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平臺優勢,借助街道打造中醫藥養生小鎮的機遇,流轉土地3500畝,種植丹參、白芍等10余種中藥材,帶動全村200戶低收入農戶在家門口就業,村民既得土地租金又拿打工薪金。該村積極實施的“書記項目”“黨員項目”,給學子們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干在產業項目上,引領中藥材產業迅速發展,實現了群眾共同致富。村書記沈正海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這個位子上一干就是22年。他用質樸的話語,向莘莘學子和盤托出了基層工作的感悟:“我就認準一個理,只要苦干實干,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事,就能帶領群眾脫貧奔小康。”沈正海的話撞擊著學子們的心靈,一位同學在日記中寫道:“老支書,論職位連一個科級干部都不是,論收入,連一個打工者都不如,但他為了鄉村的發展,默默無聞地奉獻了一輩子。對黨忠誠,為民擔當,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7天行程,時間雖短,但12名學子用文字和鏡頭記錄的基層點滴,不僅為他們補上了基層生動的一課,也為他們抹上了建功基層的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