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長順縣廣順鎮石洞村第一書記金幗倡(左)給石洞村貧困戶陳小林講解今年的精品水果入股分紅政策(八月十六日攝)。新華社記者齊健攝
凌晨5時,貴州省長順縣廣順鎮石洞村第一書記金幗倡起床了,開始往返于脫貧攻堅“前線”和抗癌“后方”的一天。
洗漱前,要給患鼻咽癌3年的妻子熬藥、煮粥。
“今天她的早餐是兩碗粥,中午晚上吃昨天燉的雞湯。”金幗倡說。
把妻子何小連叫起來,粥已經煮好,一小碗兌了鉀,一小碗兌了蜂蜜。
服侍完妻子洗漱。粥不燙了,金幗倡嘗了嘗,細聲細語地勸何小連喝粥。“這碗加鉀,治手抖,這碗加蜂蜜,潤腸通便。”他把粥端到妻子嘴邊,“聽話,喝點粥有好處。”
“我覺得我要走了。”何小連愁眉不展。
“不會的。”他說。
“拖累大家了,你趕緊去工作吧。”她說。
“哪的話,等你把藥喝了我就走。”他說。
“有什么問題,就問吧。”何小連喝完中藥,對記者說。
“沒問題,我們走了,您好好休息。”記者坐不住了,抽了幾張紙擦眼淚。
坐進金幗倡的面包車,太陽曬進來,空氣一會兒又熱了。
記者想搖下車窗,搖不動。
“我這破車,委屈你了。上次出車禍,換車門發錯了貨,車窗都不靈了。”他說。
金幗倡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何小連是他高中同學,過去家境比他好。1989年他倆結婚,育有一兒一女。何小連經常帶著孩子上班,很辛苦。1998年,他從部隊轉業回鄉,成了長順縣計委的駕駛員。單位出臺留職帶薪發展產業的政策,他回到老家白云山鎮爛山村,帶頭種了上百畝蘋果樹,“爛山村”成了“金山村”。
金幗倡在縣城的老房子拆遷后,一家人搬進新房,本該享受天倫之樂,可生活偏要繼續考驗他們。
“一起過了那么多年苦日子,眼看熬出了頭,她卻病倒了,我要好好照顧她。”金幗倡說。
對患病妻子,他不離不棄。對駐村幫扶的困難群眾,他也一個都不放棄。駐村工作隊里,他最年長,又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在脫貧攻堅最緊要的關頭,他不能退。
每天往返于脫貧攻堅“前線”和抗癌“后方”,金幗倡成了駐村工作隊的“走讀”干部。
這一天太陽很大,金幗倡在石洞村連跑了五戶貧困戶。走到哪,都是笑臉迎接他。
晚上,金幗倡回到家,何小連心情不好,伏在他肩上哭。金幗倡一個勁地安慰她,哄她睡著了。
金家的門外,月亮真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