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來新疆,很多人都要走一趟獨庫公路,沿路各種風景美不勝收,遠山如黛,近水含煙。近日,記者時隔一年又一次走進有著“獨庫第一村”美稱的庫車縣阿格鄉康村,像水墨畫似的鄉村美景在眼前徐徐展開,花香鳥語,蝶舞蹁躚。一棟棟安居富民房掩映在花樹之中,幸福的新農村生活藏在村民們的笑顏中。
“請進,請坐,請喝茶?!?7歲的努爾艷木肉孜家住在康村蘋果園三巷,從她家大門前向東望去,家家戶戶門前的花圃里,競相開放的花卉幾乎沖破了籬笆。走進院內,鋼架結構的葡萄架上,葡萄樹茂盛的藤蔓搭起了天然涼棚,干凈整潔的庭院里花香四溢。
努爾艷木肉孜家有3口人,丈夫買買提阿西木在附近的加氣站當保安,兒子在庫爾勒工作。家里有3.5畝玉米地,養了4只羊。為了增加收入,努爾艷木肉孜開起了商店,賣百貨和燒烤,生意好的時候月收入達到5000元。
“我家以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脫貧的,這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努爾艷木肉孜領著記者到屋里參觀,這棟建于2015年的安居富民房里,放置著沙發、茶幾、電視柜、雙人床等家具,就連衛生間的馬桶圈上都精心裝飾了帶花邊的馬桶墊,和城里樓房的裝修沒有兩樣。
“今年,我家重新裝修了房子,自己花了5000元,人居環境整治補貼了1245元。4年前,房子蓋起來之后,國家補貼2500元搭建起院子里的葡萄架,家里80平方米的暖圈,國家補貼了1萬元。我家以前缺技術、缺土地致貧,全靠丈夫在村里打小工掙錢維持家用,通過這幾年農民夜校給我們培訓就業技能,丈夫才能出去打工,掙更多的錢。黨和國家的政策這么好,我們更要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們村變得更漂亮?!迸瑺柶G木肉孜說。
在康村,像買買提阿西木一樣乘上“就業號”致富快車的人還有很多。56歲的艾尼沙木托合提家,兒子在附近的洗煤廠工作,每月3600元,兒媳在村里食堂工作,月收入1800元,女兒會裁縫手藝,過去在家里做服裝,今年6月當上了護林員。
“過去,我家7口人,4畝地種小麥,1畝地種蔬菜大棚,因為缺技術、缺土地,村里把我們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我家用扶貧資金1萬元買了一頭牛,今年3月產犢,現在有2頭牛,另外還有9只羊。去年底,我家已經脫貧了。今年,村里給我家分了一個大棚種黑木耳,年底又能增加一份收入。”艾尼沙木托合提說。
阿格鄉黨委書記張靚向記者介紹說,康村距庫車縣城約50公里,位于貫通天山南北的獨山子至庫車公路的“南大門”,每到旅游旺季,這條公路非?;鸨蔀樽择{游的熱門線路。庫車縣推出了“獨庫第一村”的招牌,吸引自駕游客駐足。
“康村近幾年注重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整治,引導農民把自家小院劃分成生活區、種植區和養殖區,實施亮化工程,新建了文化廣場項目。鼓勵群眾將閑置住宅承租給村集體,用于民宿改造;鼓勵村民開辦農家樂、發展特色餐飲,圍繞旅游做文章,取得了明顯成效。”張靚說??荡迦司夭蛔?畝,發展傳統農業受制約,阿格鄉通過農牧民夜校集中開展語言培訓,與企業、技術學校合作,開展機電、駕駛等“訂單式”崗前培訓共計1300余人次;深入轄區企業等單位,了解用工需求;組織召開招聘會,讓企業與勞動力面對面對接。此外,康村大力發展蔬菜生產和養殖,設立了一站式配送中心,銷售、配送本村及周邊村出產的蔬菜、肉制品等副食品,促進生產、帶動銷售。
如今,康村已基本實現了一戶至少一人就業,貧困發生率從53.18%降至5.41%,到年底康村將實現整村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