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服裝加工廠工作李揚攝
任固鎮蔡故城村位于湯陰縣東北部,全村2431人,人均耕地不足8分。交通不便、資源有限,如何穩脫貧、防返貧?該村把貧困戶按照年齡、勞動能力、脫貧信心等精準分類,量身打造扶貧“大計”。貧困戶不僅順利脫貧,還找到了致富的路子。今年,蔡故城村成為全鎮唯一的市級鄉村振興試點村。
洗菜、和面、調餡、熬粥……10月30日一大早,湯陰縣任固鎮集市上的明明早餐店里,蔡故城村村民秦麗麗和愛人蔡小東忙得不亦樂乎。不到一個小時,店里便飄出飯菜的香味。油條香脆、粥黏味美、小菜爽口,食客絡繹不絕。
秦麗麗家原本是貧困戶,因為沒技術,想脫貧也找不到路子。2017年以來,蔡故城村先后實施了光伏發電、合作社扶貧、農機租賃等項目。在享受到多項扶貧政策后,秦麗麗一家順利脫貧。
然而,敢想能干的秦麗麗一心想學門手藝致富。今年年初,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相關機構進村送服務,在村民家門口舉辦了培訓班。經過刻苦學習,秦麗麗兩口子學會了做早點。村“兩委”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又幫著找門店,協調辦理相關手續,秦麗麗終于實現了“創業夢”。
“每天都能有600元左右的毛利潤。只要加油干,日子肯定越來越好?!鼻佧慃愇⑿χ型钢孕拧?/p>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指出,脫貧攻堅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機制,增強致富內生動力,防止返貧?!卑碴柺修r業農村局派駐蔡故城村第一書記郭楠說,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基本解決了,還要帶著他們走上致富的道路。
蔡故城村有24戶貧困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水漫灌”式的扶貧模式顯然不行,如何“精準滴灌”?走家串戶了解情況,認真細致分析整理,郭楠漸漸琢磨出了“分類扶貧法”。
第一類就是和秦麗麗一樣,有信心、有能力的“創業型”。通過為貧困戶提供各類技能培訓,讓他們能有一技之長,自力更生、增加收入。吳紅衛也是其中一個代表。他踏實肯干,經過培訓,拿到了家政從業執照,清洗一臺空調能賺80元、清洗一臺抽油煙機賺130元,日子過得很紅火。
第二類為“帶動型”。蔡江杰是村里的養豬能手,但因為養殖技術落后,一直不敢擴大規模,收入也上不來。郭楠特別邀請中國農業大學專家來村里“傳經送寶”。目前,蔡江杰的養豬場生豬存欄800頭,帶動17戶貧困戶,平均每戶每年增收1000元。
以打工為主的“就業型”怎么辦?村頭村尾建起了兩個服裝加工車間,上班就在“家門口”。貧困戶任利霞因為要照看孩子、操持家務,想打工又“走不遠”,日子過得很是艱難。如今,她除了接送孩子上學,就在車間里做童裝,一個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談起現在的生活,她樂呵呵地說:“真不賴!”
貧困戶家的老人也沒閑著,各類服裝吊牌上用的吊環、小裝飾成了他們的“產業”。手腳麻利的,一天能做5000個,收入25元。老有所為還能貼補家用,大家干勁兒十足。
“剩下的就是‘半勞力’了?!惫f,對于勞動能力有限的貧困戶,村里安排了打掃衛生、禁燒、黨建宣傳等臨時性公益崗位,一年也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這樣分下來,蔡故城村的貧困群眾個個有事干、有錢賺,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今年,村里又新建了標準化衛生室、公立幼兒園,貧困戶有了家庭簽約醫生,小孩子就近接受優質教育。更堅強的醫療、教育保障,讓大伙兒奔富的勁頭更足了。
“返貧是肯定不會了。”蔡故城村黨支部書記蔡水柱自信地說,“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壯大養殖、服裝加工產業,發展新產業,進一步激發全體村民的內生動力,爭當鄉村振興的排頭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