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星期前,瞅著積壓的2萬余斤鵪鶉蛋,貧困戶吳愛秀憂心忡忡的說,現在銷量基本為零,3萬只鵪鶉飼料也是一筆不小開支,如果再這么下去,真的可能就要殺掉這些鵪鶉。
家住湖北陽新縣木港鎮太平村的她,是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在政府的扶持下,與貧困戶胡冬香創辦鵪鶉養殖基地。因為勤勞能干,效益甚好,他們在當年就實現了脫貧,在去年還將養殖規模擴大至3萬只,日產鵪鶉蛋達到700斤。
原本鵪鶉蛋是武漢企業上門收購,現在企業停產,鵪鶉蛋全部積壓。加之,當地交通封鎖,社區和村莊都實行了封閉管理,內銷也沒有了出路。
“她家脫貧不易,要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返貧!”鎮駐村干部和村支書經過一番商量,不謀而合,一時間成為了鵪鶉“銷售搭檔”,一個搞網絡電話渠道,一個在鎮內聯系資源,通過各種途徑宣傳,掌握銷售需求。
經過數天的宣傳推廣,駐村干部請電商開發了小程序,打開了微信群和朋友圈銷售渠道,聯系到了黃石潤信農批和白鷺蛋業,一次可銷50框(每框26斤,合1300斤),并達成長期合作協議;村支書則通過與兄弟村和鎮的朋友介紹,短短一個星期就銷售掉7600斤。
“疫情期間,之前的很多渠道都被交通阻斷了。現在我們每天可銷售鵪鶉200余斤,也急著找貨源。”白鷺蛋業的閆經理說。
有了銷路,吳愛秀的臉上又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又開始暢想起來年前就在憧憬的夢想,朝著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