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帶來便利,也必須警惕新形式主義的滋生,不要讓碎片化的信息轟炸、事事留痕的數字存檔過度消耗基層干部們的時間精力
不久前,我碰到了四川西昌市巴汝鎮黨建辦干部彭曉霞,和她聊起最近工作有什么變化,她笑言“我這手機,可是變輕了。”
看我疑惑,她道出原委。今年3月初,平時心思細膩的她卻犯了“錯誤”。領導在微信群安排她統計黨員情況,但信息太多,彭曉霞漏掉了通知。領導問起時,她才在滿是紅點的聊天記錄里找到工作安排。
有了這次“教訓”,彭曉霞每次向經辦干部發完消息,還會再電話通知一次。“實在是疲于應付。”
其實,和彭曉霞有一樣感受的干部不在少數,每天手機響個不停,半夜還得回信息。
巴汝鎮去年底由三個鄉合并成立,人口一下子達到1.5萬多人,各項事務也越來越多。借助微信平臺,本意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可沒成想,問題也接踵而至。不光是微信,如今新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基層工作中,指尖辦公、云端處事,“智慧政務”為干部工作提供便利,但有時候,“數字賦能”卻無形中變成了“數字負擔”,增加了基層干部的工作壓力。
彭曉霞說,干部們的“吐槽”很快傳到了鎮紀委書記饒坤來那里。于是,巴汝鎮發出“關于清理規范微信工作群通知”,一場全鎮“減群行動”正式開始。
“現在,鎮黨委政府直接管理的群只有1個,里面是鎮領導班子、各村駐村第一書記和村書記、鎮機關七大辦主任、駐鎮機關負責人”,饒坤來介紹,鎮里規定群里只發布工作安排,不討論工作,也不回收工作成效信息。
工作群少了,職責不能減。目前,巴汝鎮將原有的通知群改為5個業務群,只有鎮上分管領導、村里經辦干部才能加入。群內可以匯報工作成效,但不能直接轉發上級文件,而且必須具體為擬辦意見。不少干部直言,群內信息一目了然,再也不用對照文件瞎摸索了。
手機“變輕”,彭曉霞將省下來的時間都用到了進村解決實際問題上。在她看來,放下手機,走進老鄉家里,把精力用在提升工作成效上,讓群眾有更真切的獲得感,遠比在群里發通知更重要。
新技術帶來便利,滑動手指即可知曉大小事,但也必須警惕新形式主義的滋生,不要讓碎片化的信息轟炸、事事留痕的數字存檔過度消耗基層干部們的時間精力,而是要真正做到將新技術“為我所用”,而非“為其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