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強化黨建引領,大力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增強貧困村黨組織服務保障群眾能力,持續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2019年底,全省基本消除空殼村,村均經營性收入達到19萬元,同比增長36.7%。該省著眼增強“造血”功能,堅持一手抓扶持發展,一手抓成果鞏固,出實招、下真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提質增效,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活力。
堅持高位推進,強化項目實施。省級成立領導小組,設立專門辦公室,協調解決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市縣兩級組建工作專班,鄉鎮、村明確專人負責,形成了省級統籌協調、市縣主導推動、鄉村具體落實的工作格局。加強政策支持,構建土地、金融、稅費等相配套的政策體系,大力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百村培強、千村扶優、萬村提升工程,努力推動全省1.5萬個村集體經濟全面提標升級。加強資金扶持,2019年共安排10.8億元財政資金對1474個基礎條件較好村和1013個空殼村、薄弱村進行扶持,共建成集體經濟項目1676個。今年開展“增點擴面”行動,繼續選擇1700個左右基礎條件較好村和500個左右薄弱村進行扶持。加強規劃引領,指導市縣特別是貧困地區立足資源稟賦、區位環境、產業優勢等,制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政策鏈、項目庫、資金池。目前,全省所有縣(市、區)均編制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做到了“一縣一規劃、一村一方案”。
堅持多措并舉,強化工作指導。加強業務培訓,幫助村黨組織書記提高發展集體經濟能力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2019年,分南、北、中三片舉辦了全省集體經濟扶持村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培訓550余人;各地開展業務培訓1027期,培訓4萬余人次。今年,省級舉辦4期扶持村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共培訓鄉村黨組織書記400人左右。開展干部包村聯系,做到每個扶持村均有縣級領導干部幫扶聯系。抓好典型示范,從縣、鄉、村層面分別選樹典型案例,總結推廣一批可復制、可學習、可借鑒的有效發展模式,分類打造一批集體經濟發展觀摩學習基地。
堅持機制創新,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引導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集體土地或農戶承包地、宅基地,通過聯營、聯建、入股等形式發展集體經濟。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等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健全股東(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落實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目前,全省3000個貧困村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引導村集體以資源、資產、資金入股承接經營主體,獲取股金分紅,壯大村集體實力,全省開展“三變”改革的貧困村超過2800個。引導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涉農產業,實現企業生產加工項目與貧困村主導產業有效對接,通過與貧困村簽訂合作協議發展訂單農業等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支持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以務工、分紅等方式吸引貧困戶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帶動了一大批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目前,共有2000余個貧困村與龍頭企業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建設完善特色產業扶貧園區,促進貧困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70個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均出臺了項目獎補方案,并完善了2020年產業扶貧項目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