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育崩公司人員進村入戶考察孵化鄉村”創客“。
村民展示“戶育崩“品牌柑橘。
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戶育鄉曾是一個山區深度貧困鄉,所轄4個村都是貧困村。3年前,4個村組團辦企業,累計收益670余萬元,不僅村集體實現收入235萬余元,還直接幫扶108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助推4個村脫貧摘帽。
不再撒“胡椒面”
脫貧致富,產業是關鍵。如何扶持產業發展呢?戶育鄉以往采取的“撒胡椒面”的方式效果不理想。
2017年5月,在州市組織部門的支持下,戶育鄉打破常規,集中小錢辦大事,統籌考慮幾個村的脫貧問題。弄賢、戶育、班嶺、雷弄4個村達成共識,共同出資成立一家集體企業,取名“瑞麗市戶育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景頗語中,“崩”是“大山”的意思。“取這個名字,是希望企業堅強無畏,領著貧困戶走出貧困!”鄉黨委書記王敏解釋說。
公司注冊資金4000萬元,每個村持股25%,收益4個村平分,風險共擔。公司設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成員由4個村書記組成,董事長和總經理在董事會成員中選舉產生;監事會由4位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組成,監事長在監事會成員中選舉產生。公司下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項目部、市場部,部門經理分別由4個村委會主任或村黨總支副書記兼任。
為確保項目風險可控,公司長期聘請專業人員,對品牌策劃、發展路徑、專賬核算、風險評估、經營管理等嚴格把關,確保投資收益穩定。同時,鄉里出臺相關監管制度,杜絕村集體資金濫用、挪用等現象。
“戶育崩公司”,這艘市場中的“小舢板”順利起航。
從賣水果到賣果筐
戶育鄉盛產砂糖桔、火龍果等水果,過去受困于交通閉塞,銷路不暢,賣不出好價錢。“既然種水果難賺錢,改賣果籃行不行?”公司董事會拍板上馬第一個項目。
戶育鄉水果掛果需大量果筐,建個果筐廠應該有市場。于是,戶育崩公司與當地一家砂糖桔種植企業合作,整合50萬元項目資金入股,明確約定不管果筐廠效益如何,每年“戶育崩公司”至少分紅5萬元。
由于產品填補了市場空白,果筐廠效益很好。去年“戶育崩公司”又追加股金50萬元,新添了一條生產線,獲得穩定收益。
繼果筐廠之后,2018年“戶育崩公司”又引進了一家大米加工廠,同樣是入股50萬元,負責為村民們提供稻種、技術以及加工銷售服務。2019年,戶育大米銷量4000多噸,遠銷北京、廣東等地。
茶葉廠、檸檬選果廠、山泉水稻花魚標準化基地……立足本地傳統產業特點,“戶育崩公司”整合資源,通過“公司+股份合作+產銷幫扶+委托經營+創業孵化”模式,暢通蔬菜、水果、牲畜的收購、加工、銷售鏈,拉長制約產業發展的短板。
產業由單一走向多元
“要不是公司,我肯定熬不到現在。”讓當地村民楊衛榮心懷感激的公司就是“戶育崩”。
2014年,楊衛榮在自家橡膠林里養雞,因為禽流感,損失上百萬元。2017年,他打算東山再起,但資金有很大缺口。“戶育崩公司”董事會商定,投資100萬元支持楊衛榮養雞。
這錢可不是白投的,除了按年分紅外,楊衛榮還需要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瑞麗市膠園生態養雞專業合作社,并擔任理事長。
3年來,養雞專業合作社規模不斷壯大,已吸納社員100多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去年,合作社毛收入400多萬元,養殖戶戶均增收近萬元。
今年,楊衛榮在市區開了一家烤雞店,“戶育崩公司”請專家幫忙設計店鋪、安排人員培訓,烤雞店生意紅火,月收入穩定在15萬元左右。
“戶育崩公司”還組建了“創業產業孵化中心”,為全鄉有意創業的村民提供量身定制的孵化方案、“一對一”跟蹤輔導和服務。
因為抱團運營,4個村的集體家底厚實了,每個村積累超過40萬元。戶育村黨總支書記翁草魯說,通過合伙辦企業,壯大了集體經濟,擺脫了留不住人、無錢辦事的困境,黨組織的凝聚力、黨員榮譽感增強了。
眼下,“戶育崩公司”計劃推進的項目還有許多,如戶育村綜合體項目、雷弄古村寨、扎朵景傣文化園、土育檸檬莊園等,產業領域向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物流運輸、科技咨詢拓展,促進三產融合發展,讓村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