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55.6萬人。2018年,尚未脫貧的殘疾人數量占全省未脫貧人口的10%。他們中超過半數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有的還是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家庭,成為脫貧攻堅戰的難中之難。
截至今年9月,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中已脫貧49.8萬人,貧困殘疾人脫貧率達到89.6%。改變是怎樣發生的?湖南省殘聯業務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項目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人員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助力殘疾人增收脫貧。
位于新邵縣雀塘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內的鴻遠公司,獲評湖南省殘疾人就業扶貧示范基地。這家從事廢舊鋁制品回收、加工的企業,106名員工里,殘疾員工有88人。
在湖南,殘疾人就業示范基地蓬勃發展。目前共有省級殘疾人就業扶貧示范基地83家、市級示范基地279家、縣級示范基地516家。2016年以來,全省完成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6.59萬人次、實用技術培訓8.3萬人次,殘疾人整體就業率達到43.1%。
對于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是最有效直接的脫貧方式。對于部分失去自理能力的重度殘疾人,湖南各地也探索多種方式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照料供養。
張大國存在較嚴重的肢體殘疾,在家務農的父母為照顧他,農活常常被耽擱下來,原本就貧困的家庭壓力倍增。今年8月,他和另外31名重度殘疾人一道,住進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會福利院享受集中供養。張大國過得很開心,他的父母也可以放心在家發展種植養殖,生活前景好了起來。
在邵陽縣,托養服務解放殘疾人家庭勞動力350余人,直接增收1000余萬元。
2016年以來,湖南全省共托養照護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10.8萬人次,托養照護覆蓋面更廣,為殘疾人家庭“松綁”,釋放了勞動力,解決了一部分重度殘疾人家庭的脫貧問題。
在邵東市團山鎮光沖村村部的殘疾人協會辦公室里,活動室、宣傳板、公開欄,一應俱全。村里42名殘疾人的基本信息、幫扶情況,一目了然。2017年開始,村里建立了殘疾人協會。邵東市殘聯安排專款作為村級協會的保障經費。“有了村級協會,扶貧車間、公益性崗位、精準看護服務等幫扶措施,質量都有了提升。”村主任申命貴說。
“從今年開始,全市所有村都要逐步建立殘協,鄉鎮要建立殘聯。”邵東市殘聯副理事長禹峰說。
湖南出臺了加強和改進村(社區)殘疾人協會工作相關實施意見,著力打通聯系和服務殘疾人的“最后一公里”。根據要求,全省將力爭在2022年底前實現村(社區)殘協建設全覆蓋,及時精準動態了解持證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建立入戶訪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