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上任后,正干勁十足地帶領群眾開拓新局面、謀求新發展。如何幫助他們開闊眼界、博采眾長,盡快成長為解難帶富的“多面手”、群眾信得過的“貼心人”?廣東連山、河南范縣通過跨村任職、循環培養等方式,不斷提升新一屆村“兩委”班子的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使他們盡快投入狀態,勇挑重擔、攻堅克難。
“跨村任職”學實招
本報連山訊 (通訊員 鄧嘉琪 練柏娟)今年村級換屆后,為進一步提升村“兩委”班子的業務能力和整體素質,廣東連山縣積極探索,打破傳統村域限制,在福堂鎮試點推行村“兩委”干部“跨村任職+跟崗鍛煉”模式,堅持分層分類培育,著力培養鍛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硬核”村干部隊伍。
通過鎮村聯動,采取“跨村任職+跟崗鍛煉”模式,為村“兩委”干部創造更多受訓機會。由鎮黨委認真摸排新一屆村“兩委”干部基本情況,選拔有發展潛力的作為交流對象,按照就近原則,分批次安排跨村任職、到鎮跟崗鍛煉計劃。截至8月底,已安排榮麗村、讀樓村的黨總支部副書記分別到太平村、良善村跨村任職,安排榮麗村、新聯村、梅洞村的黨總支書記到鎮跟崗鍛煉。跟崗鍛煉由鎮黨委書記親自抓,手把手教、一對一帶,協助書記完成日常業務工作。跨村任職由鎮黨委給交流干部壓擔子、分任務,要求交流前明確學習交流目標,交流期間通過對比黨組織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差距,理清發展思路,交流結束后向鎮黨委匯報心得體會。通過鍛煉,交流干部的政治意識、組織觀念明顯增強,履職水平和綜合能力有效提升。
通過向兄弟村學實招、取真經,向鎮黨委學思維、學眼界,村與村之間橫向交流學習與縱向分析個人成長變化相結合,啟發村“兩委”干部破解難題的新思路,不斷增強統籌協調能力,提升駕馭復雜局面水平。跨村任職干部異地交流,“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勇于破除陳舊工作模式,破除當地人情干擾,辦理了一批長期難以解決的民事糾紛,有效拉近了干群關系,鍛煉了一批調處矛盾的能手。
外村交流任職干部的加入讓原有的“兩委”班子更活躍,也促使新進村“兩委”年輕干部盡快轉變角色、進入狀態、敢于擔當,有效幫助其快速成長。堅持與兄弟村比較,看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到位;堅持與群眾期盼比較,看村民急難愁盼之事解決得好不好;堅持與兄弟村干部比較,看攻堅克難的勇氣銳氣朝氣足不足,工作落實的力度誰更大,匯聚推動基層工作的強大動能,形成比學趕超、良性競爭的濃厚氛圍。
“循環培養”促實干
本報范縣訊 (通訊員 王巖 朱賀)去年以來,河南范縣以“百名村支書持續培養計劃”為牽引,采取“集中培訓—回村實踐—再培訓—再實踐”的方式,對村黨支部書記進行循環式持續培養,有力促進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經過多方征求意見,組織部門確定以半年為一周期對從全縣比選出150名村黨支部書記進行持續培養。先到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重點高校、鄉村建設先進地區等進行集中培訓,時間為3—5天,集中培訓結束時布置“實踐作業”,回村實踐1—2個月,實踐成果在下次集中培訓時進行評比展示,然后再學習、再實踐,通過持續培養,務求在學中干、干中學。
培訓課程按照“滿足干部需求、補齊能力短板、提升履職能力”的原則量身定做,通過理論教學、情景模擬、答辯交流、現場觀摩等,重點提升村黨支部書記宣傳宣講政策、動員服務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實踐能力。適時到浙江大學、新鄉先進集體教育基地等開展學習,讓村黨支部書記走出去,把經驗帶回來。顏村鋪鄉顏村鋪村黨支部書記黃體奇是名“90后”,通過持續培養打開了視野,帶領黨員引進建筑垃圾破碎再利用項目,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各項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堅持組織部門直接抓、縣鄉聯動共同抓,有效提升新一屆村黨支部書記能力素質。各鄉鎮扛穩跟蹤培養責任,77名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老鄉鎮”“老支書”和持續培養對象結成對子,把實踐課堂開到“發展一線”。發動村黨支部書記不定期參加鄉鎮工作部署會、推進會,講清楚重點工作怎么干;到種植園區、項目一線、糾紛現場等就事說事、傳授方法,形成了書記教書記、干部帶干部的良好局面。
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連,優勢互補、聯合發展的原則,探索建立農村黨支部“強強聯合、強弱聯合”的幫帶機制,以持續培養對象為紐帶,整合各村資源優勢,把開展黨的工作與服務產業發展結合起來,以強帶弱、抱團發展,整體提升農村黨員干部綜合素質。楊集鄉民義村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村,村黨支部書記劉西勝接受培訓后主動與福建企業對接,不斷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我們不僅帶動本村群眾致富,還和東辛店村、焦莊村結成發展對子,特色產業發展有了新突破。”劉西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