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羅縣堅持把強基層、夯基礎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固本之策,持續深化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在抓班子、建隊伍、激活力、聚人才、夯基礎上用勁發力,全面夯實鄉村振興組織基礎。
全縣組織新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履職能力示范培訓班
突出筑基固本,建強鄉村振興戰斗堡壘。堅持抓鄉促村、整鄉推進、整縣提升,持續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全縣培育三星級及以上農村黨建示范黨組織105個,占比超過72.92%,示范村創建年度目標超比例完成;6個鄉鎮黨委超前完成示范鄉(鎮)創建。強化縣鄉村三級聯動,落實軟弱渙散和薄弱村黨組織“四個一”工作機制,推動縣鄉兩級黨員領導干部下沉一線抓整頓,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解難題,3年落實項目資金1200余萬元,實施道路硬化、環境整治等項目40多個,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和薄弱村黨組織50個,解決班子不強、信訪矛盾突出等問題82件。推行“黨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在陶樂鎮廟廟湖村、紅崖子鄉紅瑞村等脫貧攻堅一線建立臨時黨支部,培育寶豐鎮興勝村羊產業扶貧聯合黨支部等黨組織7個,真正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突出選優配強,鍛造鄉村振興骨干隊伍。著眼增強鄉鎮班子整體功能、優化班子結構,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全縣13名黨委書記平均年齡41歲,13個鄉鎮123名領導干部中,平均年齡為38.6歲,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占班子成員總數的86.96%,鄉鎮班子結構大幅優化。深化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通過定檔管理、定向培訓、定人幫帶、定期考核及跟班體驗“四定一跟”培養模式,全縣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1156名,黨員致富帶頭人929名,后備力量525名,結合村“兩委”換屆,選配517名致富帶頭人進入村“兩委”班子,96名致富帶頭人當選村黨組織書記,能人進“兩委”班子呈現集聚效應。立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縣級層面分批次輪訓村黨組織書記400余人次,舉辦“我們村的十四五”村黨組織書記論壇,開展“頭雁領航、群雁齊飛”村黨組織書記師徒結對行動,對新上任的58名村黨組織書記進行一對一幫帶,全面提升履職能力。
突出力量下沉,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堅持把人才培育放在突出位置,縣委結合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下放鄉鎮事業編制人員214名,編制總數較改革前增加40%,全面保障鄉村工作力量。統籌自治區、市、縣、鄉四級力量,從機關事業單位選派162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駐村工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人力支撐。制定《平羅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辦法》,推行“產業+人才”引才模式,依托種子小鎮、河東優質奶源基地等產業園,引進科研專家21人,建立人才小高地2個、雙創基地5個、農民實訓基地29個,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400余人、農村實用人才1600余人。強化智力支撐,向鄉村選派科技特派員206名,解決農業技術問題1200余項,培育出“黃渠橋羊羔肉”“廟廟湖沙漠瓜菜”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有力帶動產業發展。
突出資金保障,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堅持資源資金向一線傾斜,實施面積不達標陣地清零行動,籌資3800余萬元,新建、改擴建及維修改造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09個,投資97.7萬元,解決23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供暖問題;健全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增加村級組織辦公經費、鄉村治理經費867萬元,村級運轉經費達2324萬元,村均達16萬余元;建立村干部“基礎性+保障性+激勵性”任職補貼正常增長機制,在全區率先建立村干部報酬星級補貼、養老保險補貼、任職年限補貼穩定增長機制,村干部平均任職補貼、五星級村黨組織書記任職補貼分別達3785元、5069元;建立壯大村集體經濟激勵性制度,對年經營性凈收益在5萬元以上的村,按照8%的比例提取凈收益補助享受任職補貼村干部,2017至2020年共計兌現獎補244.48萬元,村級組織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能力明顯增強。